本篇文章1301字,读完约3分钟

曹中铭

今年以来,沪深证券交易所持续推进上市公司停牌高制度改革,坚决遏制上市公司停牌高中出现的随意停牌高、停牌高多、停牌长等弊端,取得一定成效。

尽管如此,针对上市公司停牌问题,为提高停牌效率,显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

数字往往最能证明问题。 以上海市为例,近年来,上海市企业的股票停牌量逐年减少,全年1254次,每年733次,每年601次,从年初到7月31日共323次停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以来,上海市企业的停牌量持续下跌,日均有74家企业停牌。 由于2004年股市异常波动,为了避免风险和股价下跌,上市公司的停牌也变得异常。 年上证所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上市公司规划重大若干事项叫停复权工作指针》,进一步加强监管,促使上市公司停牌量的不断下降。

“根除滥用停牌弊端需提升停牌效率”

上市公司停牌高具备保证公平诚信和提示重大风险两个基本功能。 但是,在a股市场中,产生了防止内部交易、为重组发行锁定价格、逃避特殊行情等各种功能。

因此,“脱机智能化”应该成为改革停高制度的最关键点。 实际上,如锁定功能等,非公开发行越来越市场化,再加上“发行期首日定价”,使得上市公司越来越不需要停牌。 随着停高制度“脱机化”的发展,上市公司的停高也将减少。

“根除滥用停牌弊端需提升停牌效率”

在停牌高问题上,无论是上市公司擅自停牌、停牌高还是停牌高的问题,都将剥夺投资者的知情权和交易权,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可能损害资本市场的信用。

在止步高问题上,我们也付出过代价。 那一年a股连续第四次突破msci指数,到了第四次才被纳入。 至今为止被挡在门外的理由中,上市企业的止步不前问题很重要。 一些上市公司停牌太长,在入选msci指数分红股的问题上也曾被拒绝,其中一些是知名企业。

“根除滥用停牌弊端需提升停牌效率”

虽然随着停牌高制度的改革,上市公司的停牌高问题呈现好转的迹象,但*如*st新亿,a股中还存在着自去年12月起停牌高的“停牌”。

截至今年8月9日,上海市停止高企已经减少到45家,仅为上海市所有企业的3.1%。 即使这一数据已经与海外市场基本持平,a股在规范上市公司停牌高问题上空之间仍有较大上涨。

例如,前期股市持续下跌,部分控股股东质押存在平仓风险的上市公司,为了不引发爆仓,停牌不少。 而且,上市公司停止升值的理由不充分,很多人拼凑重组项目申请停止升值。 那种不必要的停摆高度,都应该说“不”。

为了根除上市公司停牌的弊端,提高停牌的效率,必须对症下药。 正如停牌高产生的防止重组内幕交易功能一样,本质在于上市公司的新闻披露和监管。 如果对上市公司的真实性很好,就不可能发生内幕交易。 这也是深市许多上市公司开始重组却止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根除滥用停牌弊端需提升停牌效率”

例如,上市公司擅自停牌的问题,根源在于该公司的治理水平。 一家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上市公司很容易发生擅自停牌的现象。

针对上市公司长时间停牌高的现象,监管部门可以实际引入强制挂牌回笼机制。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上市公司,无论该计划的重大几个事项是否与史无前例的有关,都必须有期限。 到了期限,及时取回卡不仅可以加速重要事项的计划进行,对市场产生警示效果,还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交易权和知情权。 (作者是财经时评人) )。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根除滥用停牌弊端需提升停牌效率”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