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31字,读完约8分钟

李迅雷

进入新媒体时代,就像卡拉ok时代一样,人人都可以成为歌手。 在最近微信热门的财经类话题中,发生的事情容易被过度解读和夸大,达到所谓的“社会共识”,但客观合理的解体呼声常常会被淹没。 因为这篇文章试图对房租的上涨和未来的趋势,中国是否会通货膨胀,以及费用是否真的降低,对三个热点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这几天,讨论房租上涨原因的文案屋铺天盖地,即使今后房租上涨成为趋势,我也不同意“长屋公寓”独占住宅资源等具体说明。 就像2008年的通货膨胀没能把责任归咎于流通环节的高运价一样。

据说北京的房租上涨是因为拆除违法建筑、打击集团租赁住宅等,但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在这样做。 为什么北京的房租涨幅这么大,而其他城市的上涨却不一定那么明显呢? 今后,其他城市的房租可能也会陆续上涨,那该如何解释呢?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我认为,我国租售比长期偏低的现象不太容易持续。 因此,房租上涨是租售比较低的补救方法。 但是,通过房租上涨来修复不合理的租金比例只是一种形式,房租实际上并没有长时间上涨的趋势。 下面,我们试从三种可能的情况探讨房租的未来趋势和其他问题。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首先,房租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由于限制少,房租市场比土地市场市场化。 短期内,受限购、严格控制房价等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交易市场已经很淡定,但资本总是在盈利,房地产市场巨额资本想在租赁市场获利,因此炒高房租的行为可以理解。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但是,从中长期的正常情况来看,如果发生人口净流入数超过可租赁数的净增加,则有可能引起房租的上升。 但是,从2007年开始,由于中国的流动人口持续减少,大部分城市的净流动人口为负,但可租赁的房源应该还在增加。

北京和上海都是国家严格控制人口流入的超级大城市,因此从诉求这方面来看,似乎也缺乏房租持续上涨的基础。 所以,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基本面不支持房租上涨成为趋势。

其次,房租/房价的一些变化和利率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预期未来利率上升的情况下,租售比也有可能上升。 最近,担心通货膨胀的人不少。 一旦通货膨胀,利率就会上升。 这就是房租上涨的理由吗? 但是,为什么不是房价下跌呢? 这样的话租售比也会上升。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年初以来股市大幅下跌,不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问题,而是因为利润增长率在上升。 最近银行间市场利率还在下降,所以应该也不是现在的利率问题。 既然不是前两个,那就是对未来利率上升的担忧。 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感到悲观,股票风险溢价上升,股价下跌,股价下跌,股市的估值水平将进一步下降。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对楼市来说,也面临着同样的评价压力。 假设租金比率为2%,市盈率对应50倍,而目前沪市股票平均市盈率约为1.3倍,深市为2.3倍。 因此,房地产市场的租金比例也面临上升压力,租金上涨,房价下跌,房租可能“相对上涨”。

第三,未来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会导致公司利润增长率的下降。 二战后,经济转型成功的两个国家出现在东亚。 日本和韩国。 这些都是在低债务的背景下实现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

中国正在转型,但与前两者不同,近年来债务水平已经很高了,人口也在老龄化,也就是所谓的“发财前老”和“发财前借钱”。 记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带动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但政府债务率首次大幅上升。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也依靠建设“铁公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但债务率再次大幅上升。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年以来,欧美经济回升,带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大部分新兴市场股市追随成熟市场,中国经济也趋于稳定,但仍依赖债务。 该股市表现不佳,反映出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不佳。

国家明确了今后三年是杠杆化和风险防范的攻防战。 因此,未来三年股市和楼市都将面临估值压力,随着经济增长减速和利率下跌,全国普遍意义上的房租上涨趋势不一定成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通货膨胀的事又多了,更有很多人在说通货膨胀的事。 在过去的十年中,市场上多次发出被预测不会膨胀的声音,但从未出现过不膨胀的情况。 那么,今后真的会有高通货膨胀吗?

7月份的cpi数据略高于预期,同比涨幅2.1%,比上个月0.3%; 第一是食品价格上涨,其中猪肉环比上涨2.9%,另外,燃料价格上涨较多。

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如果今后继续相互征收关税,中国将大幅减少美国大豆和天然气的进口,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和燃料价格的上涨。 8月6日,美国宣布将恢复伊朗核协议解除的对伊制裁措施。 欧盟方面宣布抵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随着伊朗核问题的冲突,高油价的状态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回顾过去20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几乎都是内在性的通货膨胀,无论是价格推动还是诉求拉动,都与gdp的增长率一致。 年以来,市场一直担心通货膨胀,但实际上通货膨胀并未成为现实,相反正因为制造业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征兆,才有了供给侧的结构改革。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年中期以后,ppi转为上升,但没有明显传达给cpi。 可见,在gdp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发生内生性通货膨胀。

假设后年会发生通货膨胀,应该属于进口型通货膨胀。 但是,进口型通货膨胀的前提是需要外部通货膨胀的环境,外部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国别分布来看,进口占有率较高的国家是欧美日韩,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幅度并不大。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年欧美经济引领世界复兴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经济复苏周期进入了后半段。 因此,年后,世界经济变弱的概率将变高,通货膨胀的概率将进一步下降。

对cpi影响最大的大概是肉类和原油,其中肉类和大豆的关联性较大,原油与地缘政治有关。 将来中美贸易的比重会互相下降,但中国和美国之间又会找到彼此的替代,价格会上升,但我个人认为是有限的。 因此,即使出现所谓的进口型通货膨胀,也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关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发生了通货膨胀。 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今年还能维持6.5%以上,明年也应该维持大致相同的区间,但预计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将在3.5%左右。 这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依然位居世界前列,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低。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最近,“支出降级”的提法被社会大部分人认可,可能与现在居民债务率的上升有关。 但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支出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8.8%,增幅有所下降,但比美国第二季度支出增幅高出一倍多。

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数据,每年中国居民购买的奢侈品金额必须占世界奢侈品费用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 有人反驳说,这些费用都是高端人群,中低收入人群的费用确实是“降级”。 那么,从今年上半年的支出结构来看,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没有上升,从长期来看,食品支出所占的比例依然维持下行趋势。 换句话说,恩格尔系数的下行表明了即使在现阶段依然在花钱升级的样子。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事实上,近年来费用升级明显,如中低端白酒、啤酒、方便面等的销售额增长率均有下降或负增长,但高端白酒、红酒、网络快餐的销售额增长率均有所下降 虽说一段时间内的增长趋势放缓,但也不能断言费用下降了。

但是,就具体费用而言,其销售额确实与往年有很大变化。 例如,年轿车销量增长率达到高峰后,虽然持续下跌,但豪华车销量依然不错。 另外,去年由于房地产销售额创历史新高,房屋装修相关领域一切顺利,但房地产销售增速必然下跌,甚至负增长,因此房屋装修相关支出产品的销售额一定会受到影响。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从今年上半年的支出结构来看,医疗保健支出份额比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份额下降1.7个百分点。 证明升级所需部分的机制也将发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升级所需的费用”。

虽然我不认同“支出降级”一词,但需要关注支出增长率下降过程中的两大问题。 一是居民杠杆率高带来的风险问题,杠杆率过高不仅影响支出,还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 二是与支出减速相对应的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较快的问题。 例如,全年农民工可支配收入增速降至6.4%,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农民工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因为,成本减速所反映的问题实际上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影响成本上升的大趋势,但反映了财税政策必须及时应对。 正如7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的6个“稳定”一样,第一个是稳定的就业,表明在政策层面上依然把关心民生放在主要位置。 (作者是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不能把花费增速下滑简单等同于“花费降级””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