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5字,读完约3分钟
11月1日,中国金融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由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金融从业局和北京金融街服务局支持。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论坛上表示,目前的融资环境越来越需要引起关注。 他认为,信贷增长率可以适当加快,在14%至15%的区间内是可能的。 另外,要推进非信用融资,包括银行表外融资,加快前进,制定越来越多的比较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这方面的状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连平在论坛上表示,今年三季度,包括社会融资规模、信用和非信用在内,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量比去年同期减少2万多。
央行数据显示,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长15.3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32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万亿元。
连平说,年初去杠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总体杠杆率稳定的原因,第一是公司部门杠杆率下降。 并且,在强监管下,金融运行规范度较过去明显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抑制。
平强调,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融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 目前,明显出现融资收缩的趋势。
在信贷方面,连平进一步分解,信贷前三季度增速达到13%,但去年增速在12.5%左右,增速有所上升。 但实际上信用增速的上升并未真正缓解实体经济的诉求。 因为在今年的监管要求下,表外融资约2万亿元回到了表内。 也就是说,它占据了2万亿元的新融资规模。
另一方面,在非信用方面,连平表示,今年m1增速持续下降,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增速非常低的时期。 非贷款特别是表外融资出现明显收缩,但收缩后的影响第一是平时对非贷款诉求大、依赖度高的民营公司。 由于非信用融资的很大一部分在民营公司和微型公司,所以目前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公司和微型公司的融资也很困难。
如何改善目前的融资环境?
连平一方面加大信用投入力度,得到各方支持,如进一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善银行资金状况等。 央行支持整个银行体系,推动银行进一步加快信贷增长,使目前的融资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诉求。 “我认为信贷的增长可以适度加速。 我觉得14%到15%的区间就可以了。 ”
据观察,10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便利中期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公司的融资投入。
10月30日,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截至9月底,普惠型微型公司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9.8%,超过8.9万亿元,比各项贷款上涨7个百分点。 对民营公司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
王兆星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进一步建立完全相关的职务免责机制,激发银行基层机构人员为民营公司服务的内生动力,降低中小公司、民营公司对贷款抵押的依赖,根据公司的信用记录、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等。 此外,还必须提高贷款审核的时效,缩短贷款审核时间,及时满足公司的资金诉求。
连平表示,推进非贷款融资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银行表外融资、其他债券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连平:重视融资收缩趋势 信贷增速可适当加快”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