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3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王雅洁从北京出发
3月14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最新年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全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互联网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20多万份,比全年提高3.2%。
其中,抗感染药物的病例报告数量仍居首位,但在抗感染药物中报告数量排名第一的是头孢菌素。 国家局建议生产公司迅速深入地进行研究。
据国家药物监督局称,在上述120多万份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增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4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20%,常规病例30天内报告比例达到83.08%,比去年提高3.2%。 危重病例15天内报告比例达到80.2%,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医疗机构仍然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74.8%。 药品生产经营公司报告比例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安全形势稳定。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报告中看到了上述文案。
具体分类方面,国家药监局表示,根据药品分类,化学药物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 据药品剂型统计,注射剂占56.7%,口服制剂占39.5%,其他制剂占3.8%。 化学药物中,抗感染药的案例数量仍然居首位,占48.8%。
据报道,经统计分解,抗感染药物病例报告数量仍居首位,但占总报告的比例持续下降,反映出抗感染药物的采用已得到初步控制,但不合理的采用现象依然存在。
抗感染药物中,报告数量最多的是头孢菌素,其严重不良反应以过敏为主,引起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原因较多、复杂,建议生产公司深入研究。
国家药物监督局还强调,静脉注射吸毒的安全风险也很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注射剂采用的监管,改变部分患者对注射剂的心理依赖。 另外,中西药复方制剂易被患者采用为纯中药制剂,忽视其中所含化学药物的成分,在采用过程中存在过量给药、重复使用含同一成分的药物等不合理现象,也应观察这类药物在临床采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卓创信息医药领域的分解师赵镇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副作用/事件报告中,有问题的化学药物多,该化学药物基数大,问题多是正常的。 其次注射剂较多,但与这种注射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给药途径可以外用非口服、非口服、皮下肌肉注射非静脉注射。 “这几个越来越危险了。 所以静脉注射事故很多。”
在抗感染药物问题上,赵镇指出,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患者中需要抗生素的比例为1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的用药现状为20%左右,符合这一数据。 中国在75%左右,非常多。 这个滥用很严重。 应该说去年的限制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能马上恢复到完全合理的抗生素给药,所以抗生素的副作用很多是可以理解的。 抗生素仍在滥用的行业是外科和儿科。 “产生adr的原因很多,有药品质量问题,有患者机体的问题,也有两方面的问题。 ”赵镇补充说。
特别是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这个品种前景不太好。 这个过敏反应的原因如果只让生产公司研究和探索的话,价格会很高。 过敏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能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医院的用药问题,还有杂质。 从技术上讲,必须先将杂质全部分离,然后再将这些杂质进行生物实验,搞清楚这些杂质、多少杂质的质量引起了这些过敏现象,最后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去除杂质,并且
从制药公司的角度来看,抗生素这一块未来前景不好,(除非有新的抗生素品种)诉求会进一步降低,但这一块有刚性诉求,不会太差。 对于制药公司来说,建议尽快提高新闻化水平,实现从生产到后续存储、物流运输的新闻化管理,提高效率。 然后说:“尽量开发注射剂的替代品种,比如双黄连的静脉注射剂,可以用其他双黄连的剂型替代吗? 只在紧急给药时使用注射剂。 ’赵镇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国家药监局: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超120万例 头孢菌素居首”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