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8字,读完约8分钟
经记者张斯从北京出发
编辑按下
本月末,取得前两个牌照的虚拟运营商将陆续进入正式牌照发放阶段。 虽然170号目前还没有上市,但是虚拟运营商这个词很受欢迎。
虚拟运营商布局迅速增长,与近期陆续推出新企业品牌和一点点公司加强产品走势有很大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尚不成熟但与底层运营商不太相同的商业模式,
对于这种情况,业界可谓褒贬不一。 这些虚拟运营商最近出了什么卡? 他们虚火太旺需要降温吗?
最新消息显示,一些虚拟运营商已于4月25日正式开播,其他运营商也已锁定在五一黄金周期间开播。 目前,包括国美、苏宁云商、深圳爱施德、乐语等在内的多家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正在扎实做通话测试、企业品牌发布等前期准备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虚拟运营商业务对三大骨干运营商的业务影响并不是很大,一些行业专家预测,今年虚拟运营商业务的客户占有率不到1%。 但是,业内人士也指出,相关it企业热衷于虚拟运营商业务,其背后的业务逻辑是通过利用虚拟运营商业务染指手机终端入口,收集相应的费用行为数据。
市场份额或不到1%
国美、苏宁云商、艾种子等多家虚拟运营商的“170”号段(虚拟运营商专号段)将陆续通过“首个测试电话”,我国虚拟运营商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毫无疑问,这一步走了很久。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审查,工业和新闻部于去年12月26日和年1月29日向19家民营公司发出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也称为虚拟运营商牌照)。
据工信部媒体报道,最早运营牌照的有阿里巴巴(北京万网志成)、京东(北京京东叁伯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企业)、天音通信、浙联科技、北京乐语世纪、北京华翔联信、北京北纬通信、北京迪信通、北京分享网 第二家公司包括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三五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美电器有限企业、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企业、中期集团有限企业、长江时代通信股份有限企业、远特(北京)通信技术有限企业等8家民营公司。
据悉,目前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19家企业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要求,以上公司可以租用基础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互联网,为顾客提供基于企业品牌的通信服务。 这包括将邮件、语音、流量等重新组合到更灵活的包装中,然后销售给顾客。 移动虚拟运营商将推出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移动虚拟运营商的企业品牌等,可以拥有公司专利标志的sim卡(全国通用号码)等。 并且,虚拟运营商有制定业务零售价格的权利开发公司内部平台,可以快速发展语音邮件、短信业务等增值服务。
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本质上开放通信许可证的限制远比4g许可证的发放重要。 一旦该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将出台不同的政策宣传其战术产品和服务,费用下降或成为必然。 这意味着民营公司一旦成为“运营商”,就可以提供更灵活的服务,客户不仅可以获得便宜的资费,还可以自由选择资费套餐。
根据埃森哲的研究报告,目前国内三大骨干运营商的3g互联网利用率均未超过30%,将空设定的互联网带宽转卖给虚拟运营商将获得额外的收入,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丁道师也指出,“目前只是试点期,所有可行的快速发展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不排除会有新的政策出台。” 记者表示,考试期结束后,将实施审批制,如果符合申请公司资质、条件,则有可能获得牌照。
另外,今年2月,工信部宣布,将在今年4月之前发放第三批虚拟运营商牌照。 因为4月以后,虚拟运营商将进入正式的牌照发放阶段。 但是,目前业界还没有得到第三次牌照发放的具体日期。 据《it时报》2月17日报道,工信部在年考结束前不颁发新牌照,第三批制造商名额也只有5人。
虽然第三次牌照发放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文案,但在市场层面上虚拟运营商的热潮已经开始,但关于虚拟运营商给运营商市场带来的搅拌作用,并不需要市场或高估。
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介绍,全年采用虚拟运营商服务的客户数为1000万人左右,预计市场份额不到1%。 到年底,该客户将近5000万人,市场份额约为3%左右。
瞄准大数据市场/
行业专家对虚拟运营商短期内的快速发展前景不太看好,但资本市场的反应非常热情。
上述第一份名单公布之日,榜上有名的北纬通信和天音控股(天音通信为其子公司)的股价大幅上涨。 其中天音控股于去年12月26日收盘时,企业股价上涨5.87%。
第二次名单公布后,受这个好消息的刺激,计算机类股票受到普遍关注。 截至年1月29日收盘,中信计算机领域指数上涨3.81%,创下该板块历史最高点。
另外,虚拟运营商牌照发放的意义对公司来说不言而喻。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移动网络目前有软件入口和终端入口两个入口。 在软件APP门户网站上,由于市场比较开放,目前市场化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做得很好了。 例如,腾讯的微信给腾讯的生态带来了很多顾客和流量。 因为在终端入口,之前被骨干运营商掌握,所以现在随着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有了互联网公司和“可乘坐之机”。
丁道师表示,如果客户采用阿里巴巴电话卡,通过阿里巴巴或采取一点措施向客户发送流量和话费,则在阿里巴巴下拥有来往、支付宝( Alipay )钱包、手机淘宝等20多个移动产品,因此,
然后,来往的负责人邹孟睿在公开场合表示,来往的秘密武器是网络电话。 不排除将来利用虚拟运营商牌照提高往来的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腾讯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
对此,丁道师认为,腾讯今后将进军虚拟运营商的业务,腾讯的部分产品需要这样的平台。 虚拟运营商的牌照对腾讯很重要。 但是,随着京东和腾讯的合作,京东的虚拟运营商身份恰恰满足了腾讯的这个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以3c产品起家的京东指出,平台短时间内大量聚集国产手机制造商和手机产品,利用互联网注入流量的操作方法,可以带来某个时间段内一些单品的巨大出货量。 另外,通过捆绑的运营商业务,进行客户数据挖掘,可以高速发展虚拟运营商的受众群体,从而赚取语音和流量费,也可以扩大京东商城的客户。 如果在未来加上腾讯,其想象力空之间将是巨大的。
据《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介绍,京东委托中兴通讯旗下中兴软创搭建虚拟运营商平台。 后者也是国内三大运营商和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的主要运营商。
值得注意的是,国美、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对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如此重视。 除了市场卡的需求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项业务,一方面扩大生态系统的边界,加强顾客的粘性。 另一方面,以虚拟运营商的业务为切入点,打开手机终端入口,再以此为入口,获得另一个资费领域的数据来源,从而反哺企业的生态建设。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并非所有制造商都有足够的资金从事这项业务。 据悉,电信运营商一年的it支持系统运输费用全部在10亿元以上。 因此,迪信通高级副总裁黄建辉表示,客户缴费、压力测试等诸多问题仍需应对。 据此,迪信通是迄今为止尚未公布企业品牌和包装复印件的少数企业之一。
记者的手记
虚拟运营商的概念崩溃了
有必要挤压“泡沫”
自2009年12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以来,近四个月内,it圈掀起了虚拟运营商的概念热潮。 另一方面,相关专家和一些虚拟运营商牌照制造商合作,将虚拟运营商的概念打造为打破运营商市场垄断的螺丝钉作用。 另一方面,相关虚拟运营商的牌照商利用虚拟运营商的概念大力打营销牌。
据了解,概念热的背后引起了虚拟运营商的虚胖。 一位专家表示,预计年虚拟运营商客户数只有1000万左右,市场占有率不到1%。 很难给运营商带来很大的冲击。 另外,在虚拟运营商与运营商的合作中,运营商是运动员兼任裁判员的身份,给虚拟运营商业务的开展带来了赢利的困境。 另一方面,虚拟运营商的授权厂商在业务开展中涉及与运营商的相关资产合作,国有资产的判断阻碍了该业务开展的现实。
概念火热的虚拟运营商业务面临着“美丽泡沫”的困境。 犯困的道路必须回答,但虚拟运营商的概念需要节流泡沫或无需讨论的记者叶书利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虚拟运营商“抢跑”背后:瞄准“硬件入口+大数据””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