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69字,读完约16分钟
经记者孙卫涛从北京出发
今年的“5·17世界电信日”尤为热闹,在虚拟运营商集中发号的同时,之前流传的运营商爆发了价格战。
最大的看点还是这一天fdd牌照是否发放。 结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很失望,甚至没有得到软驱商用测试的许可。 中国移动的4g是勇猛的马在挥鞭。 目前,在中国4g快速发展初期,运营商结构仍未改变——中国移动继续一家独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饱受焦灼之苦,可谓一家之喜、忧。
转眼4g在中国正式商用已经半年了。 截至今年5月初,中国移动已部署4g基站26万个,目前城市覆盖数超过200个,快速发展客户400多万人。
布局4g,只争朝夕。 中国移动的目标是年底部署50万多个基站,覆盖城市300多个,销售1亿台4g终端,快速发展3000万~5000万客户。 相比之下,迄今为止中国50万个3g基站的建设需要5年的时间,4g的“季风”吹了过来,为了扫除3g时代的“憋屈”,中国移动不得不全力以赴,做好大业。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正在悄悄地流泪。 他们不指望来工信部颁发的软驱牌照,特别是中国电信。 由于cdma2000和tdd的互联网融合问题,至今4g手机的互联网服务没有迅速发展,只有4g通信网络tdd数据终端服务。
中国电信q1财报显示,移动用户累计流失238万人,仅3月就有180万人流失,移动终端销售收入90.3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1%。 据中国电信报道,首要原因是同行业其他公司提供lte服务,加强营销宣传,市场竞争加剧。
资深电信拆解师曾韬认为,如果不发放软驱牌照,中国电信“可能无法扛得住”。 中国联通的日子也会更加困难。
3月18日,中国联通宣布,截至电信日,将向56个城市开通4g服务,推出所谓的“3g/4g一体化套餐”。 但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联通实际上正在模糊解决核心问题。 因为它现在只有5万tdd4g基站,覆盖是个大问题,这个“套餐”实际上是用3g互联网弥补它的短板。
利用这种迁移性的封装,中国联通目前的wcdma方式3g互联网可以升级到42mbps,与早期的tdd没有太大差别。 截至今年年底,联通已将整个网络升级为42mbps。
然而,独立电信拆师付亮表示,这为中国联通赢得了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但未来中国联通仍需面对4g建设的难题。
4g的“季风”以前传达了运营商的冷暖自觉,但对虚拟运营商来说犹如春风。 4g的到来,推动了移动网络时代的加速,顾客采用习性从pc端迅速转移到手机端,许多公司占据了移动网络流量的入口。
目前,工信部已向19家公司颁发了26张虚拟运营商牌照,今后与中国移动签约的17家合作伙伴也将接受审查。 第一次尝试“叫声”的虚拟运营商,通过打网络思维牌吸引了很多目光,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很辛苦。 市场化条件下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公司搅动了电信业的“春池”。 而且,有几个信号表明,中国电信业作为中国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正处在新的巨变前夕。 问一下“昨晚雨稀风急”后,“绿肥红瘦”是否可行。
“”
争议
铁塔企业是逆“风”垄断还是市场化发展?
经记者孙卫涛从北京出发
电信市场突然开始热闹起来。
4月底,三大运营商联合建设“国家基站企业”的消息引起舆论关注。 “国家基站企业”将承担运营商新建、维护基站、铁塔、管道的业务,今后三大运营商将租用国家基站企业的基站,而不是自建基站。 该企业名称暂定为“国家铁塔企业”。 过了一会儿,争论四起。
利害之争/
4月30日,沸腾的铁塔企业谣言被证实。 据工业和新闻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3家基础电信公司共同组建通信设施企业,负责通信铁塔设施的统一建设,研究进一步提高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随后,据媒体报道,目前暂定铁塔企业中,3家企业股权分配方案中,中国移动占最大份额,约40%,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2家分别占30%。
这件事迅速在业界内外引起了关注。 另一方面,认为这是逆向的,会导致新的垄断; 另一方面,认为设立铁塔企业可以实现共享建设,合理利用资源。
值得观察的是,铁塔企业和基站企业实际上是不同的。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仅从铁塔、保罗路铁塔企业来说,这本身就是以前共建共享讨论的范围,铁塔企业要为运营商提供足够的可租赁设备,政府制定调控价格很难,但也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建立基站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基站企业的包含范围更广,天线、馈线、控制和传输等属于其中,全部权利相对多而复杂,而且只有一家企业,带来了新的垄断,从而导致了工资
野村总研通信战术副总教练陶旭骏表示,3家运营商各有3~4张互联网,方式、频谱、网络规则不同,相互发生信号干扰,而且运营商不直接管理互联网后,单单铁塔企业
独立电信分解师付亮认为,铁塔企业有利有弊,利是提高铁塔利用率,减少总铁塔数量,降低车站所在地获取难度,弊端是铁塔企业作为第三方收入压力小,不太能满足运营商4g建设快节奏的需要
基站的课题/
记者了解到,三大运营商不太反对设立铁塔企业,背后的原因是三大运营商已经被基站建设问题困扰多年。
舒英对记者说,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大部分是租赁的,每年都因为租金和入场费的问题而头疼。 另外,4g通信网络由于频率高,需要在相同范围内建设的基站数量远远超过2g和3g,但新建基站尤其是在城市内几乎不可能。 这个时候,国家成立铁塔企业来承担这个重担,三大运营商当然同意了。
根据运营商提供的示范,上海某基站按原合同租用业主28平方米建设机房,租金已高于周围标准,但合同到期后,业主提出将租金提高近3倍,因此最终基站必须搬迁
基站进入地铁和一点的小区需要高额的入场费。 2009年,有报道称,某地铁关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各基站入场费最高需120万元。 记者表示,至今这些问题仍未改变,甚至更加激烈。
涨价等问题毕竟可以用钱处理,但客户的不理解和投诉很难解决。 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每年运营商都会对比基站辐射问题进行特别推广,有时也会与小区业主开会表达信息。
据估算,建设全面覆盖中国的4g通信网络需要约100万个基站。 实际上,3个运营商的2g/3g/4g基站加起来超过了200万基站。 4g设备中有些可以加载到现有的2g和3g基站上,所以如果能够实现共享,基本上就能解决互联网覆盖的问题。
通信人士尚晓蒲向记者表示,工信部5年前鼓励共建共享如下,但全国仅有少数省份的这项事业取得了一定进展。 年,工信部对共建共享相关指标的要求上升,如中铁和共建共享率需要达到50%以上。 但实际上,三大运营商都是各自的阵势。
行政之手/
在一定程度上,建立铁塔企业可以切实应对基站建设的挑战。 然而,业内和业外令人担忧的是,政府会对电信业造成过度干预。 这违背了18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中国电信产业的“逆流”一样。
陶旭骏认为,为了确保新闻安全,可以保存1~2家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司,但不能一边垄断一边要求电信领域百花齐放。 从去年开始,工信部等监管部门发布了10多份文件,基本上以促进电信业市场化为目标。 迄今为止,工信部对电信市场采取的政策调整方法多带有行政干预的印记。
资深电信拆解师曾韬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信部不断调整政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支持自主技术开发。 二是平衡三种职业生涯。
但是,监管战略的调整给运营商带来了压力。 例如,从6月1日开始的电信业增值试验会减少运营商的利润。 另外,从今年开始,央企利润率再次上升5个百分点,三大运营商也在其中。 今年运营商又面临4g建设的任务,资本支出很大。 日前,中国移动和联通表示,将下调手机补贴目标额度,或与其审查压力加大有关。
“不知道电信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全国性的铁塔企业。 ’舒华英表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必须交给市场处理。
“”
型号转换
重建古往今来的职业生涯:探索移动社会的4g之门
经记者孙卫涛从北京出发
这是一个行业已经形成的共识——移动网络时代,要得入口者得天下。
4g时代,加速移动网络的到来,且运营商自身也加速了管道化的趋势,纷纷开展ott(overthetop )业务和流量经营,试图夺取支配权。
运营商加速流水线化
运营商之所以感受到流水线化的迫切,是因为Wechat等ott移动网络APP应用迅速发展。 在4g时代,越来越快的网速进一步加速了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运营商流水线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年来,以wechat为代表的ott等的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由于顾客习性的改变,通过Wechat和qq等ott类产品发送新闻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多流量。 但是,出现了一种不自然的局面。 运营商不会为流量增收。 因为流量收入很难弥补之前流传下来的运营商主要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的收入。
从2005年开始,要求存入ott产品的运营商相继呼声高涨。 这主要以中国移动为代表。 公开数据显示,微信占中国移动信令资源的60%,但只带来了10%的移动数据流量。
事实上,运营商已经成为向互联网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管道,显然运营商很不甘心。
工业信息部电信研究院政策和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其实运营商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不流水线化,最初本能地试图用限制和差别定价的方法来应对网络数据服务的冲击,但现在却主动出击。
但是,无论什么形式,运营商制作ott产品就像左右手互相博取一样。 独立电信分解师付亮认为,实际上运营商并不忌讳管道化。 相反,管道是运营商的基础,但管道带来的收益不足以获得合理的收益,运营商必须突破,寻找移动网络带来的新机会。
职业生涯的“电信化”
针对不管道化的问题,中国电信提出了去电信化。 今年5月13日,在中国电信开放合作大会上,中国电信宣布将继续加强开放合作力度,在关键行业尝试多种资本合作方法构建新兴业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电信旗下制造移动网络核心产品的八大基地,至今已有五家独立企业化运营。
中国电信基地创业领袖、中国移动网络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地以前只是内部创新部门,独立成为企业后是独立的法人代表,拥有独立的决定权和财务权,可以引进外部资本和人才。
在这个问题上,虚拟运营商比以前流传的运营商更好理解。 苏宁网络负责人潘志勇告诉记者,单纯从运营商那里批发语音和流量的价值有限。 因为虽然转卖价格很高,但流量可以承载不同的新闻服务。 就像一杯水一样,可以纯粹当水卖,也可以当糖水卖,还可以当可乐。
争夺移动互联入口
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邹学勇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虚拟运营商通过自身业务占领移动网络入口,在细分市场发挥力量,实现从入口到平台的粉丝经济,实现移动网络时代
目前,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公司,在媒体、电子商务、移动游戏、终端渠道、领域APP、云计算、物流、第三方支付等行业重新定义了移动网络入口的结构,并表现出卓越的
运营商也盯着这个入口。 在此前的巴塞罗那通信展上,中国移动正式宣布将通过“融合通信”为移动网络时代的顾客构筑新的业务入口。 另外,在中国td-lte产业快速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还表示,未来将努力通过融合通信构筑顾客全新的业务入口,为用户提供全新的4g体验。
中国移动希望所有运营商互联互通,年底实现融合通信商用,全年全面商用。
野村总研通信战术部副社长陶旭骏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进行融合通信的真正目的是掌握移动流量的入口。 中国移动的融合通信想要重构基于互联网流量的生态系统,但这并不容易,需要手机终端的支持。
“”
冲击
移动通信的降价使得虚拟运营商“如鱼得水”
经记者孙卫涛从北京出发
就像纳兹一样,虚拟运营商一下子搅乱了电信业的“平静”。 但是,现在“鲶鱼”们并不是“像鱼一样得到水”。
当虚拟运营商叫嚣收费低廉、流量不为零、套餐自由组合甚至免费时,之前流传的运营商实际上采取了行动。 最近,中国移动宣布4g新资费门槛降至58元,流量单价最高降至5成。 中国联通将推出网上专门销售的自由组合套餐,在电信日期间将收费8折促销。
另一方面,看到虚拟运营商,客户有点失望。 已经宣布套餐费用的虚拟运营商,正如之前约定的那样,资费没有太多折扣。
独立电信分解师付亮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经过上一个争眼阶段,虚拟运营商开始进入争夺顾客的阶段,但无论是产品和服务、企业品牌和售后服务,都需要时间让顾客同意。
以前职业生涯的动向不断传来
目前,工信部已向19家公司颁发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牌照,此后与中国移动合作的17家合作伙伴也在等待工信部的最终批准。
获得牌照后,虚拟运营商提出低价、流量不为零、自由组合套餐等口号,赢得越来越多的顾客。 这些普及点是之前流传下来的三大运营商持续被客户诟病的地方。 只有包内流量为零的问题,客户才和以前流传的运营商进行过多次交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虚拟运营商确实起到了鲶鱼效应。
最近,中国移动宣布4g新资费门槛降至58元,流量单价最高降至5成。 中国联通将推出网上专门销售的自由组合套餐,在电信日期间将收费8折促销。
京东移动转卖事业部社长闲波表示,近期三大骨干运营商走势非常热闹,这是虚拟运营商的出现对电信领域的促进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认为,运营商下调资费对于虚拟运营商的加入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政府也开放了资费定价权。
“鲶鱼”的性价比有限
5月15日,京东和国美两家企业宣布启动虚拟运营商业务。 京东正式发布了虚拟运营商业务“京东通信”,以“无包装、无合同、无最低费用”的简单资费套餐为主。
但是,记者发现,京东通信公布的成本效益比并不比之前流传的运营商费用高多少。 客户每月采用500分钟通话和500m流量的话,按照京东通信的收费标准需要150元,但是根据之前流传的运营商发布的新的自由组合费用,同样的通话和流量只需要约100~120元。
迄今为止,另一个虚拟运营商电话世界也推出了9级课程。 最低29.9元/月,80m的数据流量和80分钟的语音通话,最高399.9元/月,包括3500m的流量和1000分钟的语音。 其中59.9元文件集包括260m流量和100分钟的语音通信,与中国移动58元4g互联网集的500m流量和50分钟的通话相比,特点也不明显。
另外,爱斯卡游戏前打出的免费卡虽然有2年游刃有余、零月租赁、无套餐3大优点,但对客户设置了各种限制,具体的费用证明没有公布,客户似乎不知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工信部要求提高打包收费的设计透明度,不得片面夸大收费折扣幅度,不得进行容易引起顾客误解的虚假推广等要求不一致。
最近,波士顿咨询企业发布了关于中国电信市场企业品牌倡导指数的调查。 结果表明,在电信产品企业品牌类中,性价比是推动企业品牌推荐的最重要因素,互联网覆盖和客户服务紧随其后,企业品牌认可感和个人诉求排在第4位和第5位。
波士顿咨询大中华区高级合作伙伴范史华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虚拟运营商必须通过较为有效的运营模式快速降低价格,才能获得竞争特征,以价格特征为基础找到差异化的竞争力
特色产品短期内难以发力
乐讯执行总裁赵健以前对记者说,现在从运营商那里转售的价格有点太高了。 京东通信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希望通过运营商政策更加放松,提供更好的价格。
但是,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邹学勇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移动网络时代,虚拟运营商寻找软件入口和终端入口,将公司自身的本职工作融入虚拟运营业务,
音乐通信以移动健康行业为目标,推出虚拟运营企业品牌,客户佩戴智能健康设备进行身体数据收集。 这种模式被许多业界人士所期待,但制约因素也很明显,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太少了。 赛迪智库电子新闻产业研究所研究员耿怡认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可穿戴设备,但大部分集中在高端智能手机附件行业,杀手级产品依然没有出现。
付亮认为,虚拟运营商还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处于系统测试、团队组建、市场调研阶段,需要时间征求客户同意,包括产品和服务、企业品牌和售后服务等。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4G季风吹暖了谁,吹痛了谁”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