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5字,读完约2分钟

经记者金喆从广州出发

细胞免疫治疗的广阔前景吸引着上市公司的目光,许多企业纷纷成为这个新的“金矿”。

复旦大学免疫生物所所长熊思东教授昨天( 11月20日)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免疫细胞治疗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肿瘤治疗有一定效果。 UBS证券今年7月发表研究报告,认为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治疗60%以上的肿瘤类型,可能带来25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机遇,也可能带来肿瘤治疗行业的下一个金矿。

“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在国内,较早发现商业机会的上市公司已经出现了动向。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冠昊生物、开能环保、中源协和、香雪制药等多家企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合作,在细胞免疫治疗行业已经部署。

记者了解到,免疫细胞存储是细胞免疫治疗的上游,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企业以该行业为切入点。 今年6月,冠昊生物与中国台湾鑫品医生签订免疫细胞储存技术授权书,以1200万元获得后者在大陆区域内的单独、排他性授权。

“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4个月后,冠昊生物成为了第一家有味道的企业。 11月19日,冠昊生物在广州召开“免疫细胞银行”业务股东品鉴会议,正式宣布对外开展自身免疫细胞储存服务。

冠昊生物首席科学家胡敏杰博士表示,作为健康服务的四大支柱之一,现有临床数据显示,细胞免疫对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杂病有一定疗效。 国际上,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医疗技术先进的国家,免疫细胞疗法已纳入常规医疗。

“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对此,熊思东表示,人体健康时收集的正常细胞能够应对细胞来源的问题,理论上比生病时提取的细胞更容易提高免疫力。 “一般的方法是在患者患病时提取细胞,提高活性后再放回身体。 健康时储存自己的细胞的话,生病时采用理论上更有效。 ”冠昊生物副总裁兼董秘周利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已经接到订单,但对免疫细胞储存业务的收益预期尚不明朗。

“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胡敏杰博士说,冠昊生物只负责自身免疫细胞的采集和储存,严格与免疫细胞治疗环节分离,对储存环节进行绝对闭环管理。 在资本市场上,细胞治疗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继基因测序之后的另一个热点。 今年7月,开能环保跨境参与免疫细胞治疗连续5次涨停,冠昙生物股价也有所上升。

“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前述专家指出,免疫细胞治疗存在较大的增长空之间,但增长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监管政策、技术引进和人员培养等落地。 目前,国内大部分人还缺乏健康时贮存免疫细胞的意识,整个免疫细胞贮存工作需要前期漫长的市场培育和观念诱惑。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免疫细胞业务成蓝海:上市企业抢夺上游存储业务”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