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7字,读完约4分钟

过去的一年对东芝集团来说是忙碌的一年。 在杭州,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承担了美国大型抽水蓄能机组改造项目的上海,东芝电脑企业在中国市场隆重发售裸眼3d笔记本电脑的北京,东芝集团参加了中日绿色博览会,东芝的环境、节能技术从业界 在沈阳,沈阳东芝东软新闻系统有限企业成立,为公司客户提供新闻系统处理方案。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东芝在各业务行业活跃的一年。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年是东芝集团开展在华业务40周年的纪念年,也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东芝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日本公司,开始了与中国一起迅速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 今天,中国经济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 众所周知,东芝在中国的成长历史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光芒。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回顾东芝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这40年,东芝集团为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在这40年中东芝在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经历了第一个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2年到1980年代末,东芝和中国频繁开展技术交流、贸易的阶段,东芝和中国的交流在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频繁。 1980年,东芝北京办事处成立。 1985年,东芝在北京酒店举办东芝综合技术展览会,此后东芝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转让技术的贸易越来越多。 除东芝家电产品吸引顾客外,东芝的电视台广播设备、医疗器械、机场雷达、彩色电视生产线等纷纷进入中国。 在这一时期,东芝主要向中国进行技术转让和以家电产品为中心的出口业务,积极参与中国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在这一阶段,由于大量制造技术设备的转让和家电产品事业的迅速成长,东芝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中国人也给东芝企业品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以后到1990年代中期,东芝企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转变为直接投资。 1990年面向中国市场的出口事业发生了以半导体和ctv产品为主的变化。 1991年,东芝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法人公司“东芝大连有限企业”,同年,在杭州设立了杭芝机电设备有限企业,迈出了实现本土化的第一步。 1994年,“东芝动物园”节目开播,深刻渗透东芝的企业形象。 在东芝企业投资转型的第二阶段,东芝企业开始在中国生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国际化的眼光实现了本土化的快速发展。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0年,东芝相继成立多家法人公司,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各种产品,包括半导体、电梯、笔记本电脑、家电、复印机、电力设备等。 为了加强对中国业务的投资和管理,1995年正式成立了具有地区总部功能的“东芝(中国)有限企业”。 同年,东芝与联想签署笔记本电脑代理合同,东芝笔记本电脑正式登陆中国市场,东芝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东芝企业总是以集团化的想法,为实现全领域的明天而努力。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第四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主要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孕育着巨大商机的国家。 东芝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随之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中国已经不仅是生产基地,而且是从研发到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的综合事业基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东芝加强了在中国各方面的推进,起用了不同时期的形象大使。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目前,东芝集团在中国的经营范围涵盖数字产品、电子零部件、社会基础设施及家电产品等行业,经营种类包括所有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产品。 财政年度,东芝集团在中国的员工总数约3.2万人,业务规模达到900亿元。

在东芝集团进军中国开展业务的这40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东芝企业将继续发挥集团整体实力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和销售规模。 同时东芝企业将持续履行40年不变的承诺——始终不渝地为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提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高质量的产品、最亲切的服务,立足本土,与中国共谋迅速发展; 一如既往地为人类和地球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有力的步伐。

“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订单悦”——《每日经济信息》的大募集活动,报纸的订单很有礼貌。 NBD/Corp /丁月/索引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同创共赢 东芝在华业务开展40周年”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