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48字,读完约16分钟
经记者赵娜从北京出发
2001年沪江网前身沪江语林网诞生,到2006年开始企业化运营,到2007年确定了其“网络学习平台”的定位。 沪江网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老将”,其快速发展的历史可以看作是领域变迁的缩影。
尽管在线教育积累了特点,沪江网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例如,如何沉淀庞大的顾客量,提高顾客粘性,一步步诱惑他们成为注册顾客、付费顾客,一面持续花费; 如何面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集团的在线布局,以及bat的直接竞争等? 3.0时代的在线教育行业有那些新的变化?
从某种角度看,在线教育和o2o一样概念先行。
沪网作为行业“老将”于2001年在外语bbs登场,逐渐发展为学习门户网站,在广告模式碰到“天花板”后,摸索付费课程,终于确定了建立全类型学习平台、建立开放生态的定位。
作为实现了盈利的在线教育公司,目前沪江网收入来源的80%左右来自网络学校和电子商务,另外20%来自广告,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PGC ( PGC )资源。
上海江网副总裁徐华表示,尽管在线教育是一个长期项目,“顾客逐渐形成了在网上购买虚拟产品的习性”,但市场的培育周期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易观国际分解师王琼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沪江网已经形成了从获取客户、提供信息、购买课程、共享文案、到引进新客户的流量和收益闭环,但该平台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课题” 例如,沪江网的电子商务与大型EC平台相比,在产品价格方面并不出色。 在客户的粘性和招聘习性上,从浏览、注册到付费都面临着障碍。 在建立开放平台的战术下,未来沪江网将与bat直接竞争。
复制后反哺的大平台战术/
据徐华介绍,沪江网目前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个人站到公司化运营。 阶段二、在20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推出沪江网校,完全不依赖2b (面向商户)广告模式,开始探索2c )的诉求。 阶段三,沪江网于年确定了平台化战术。
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的王琼分析说,沪江网的快速发展历史基本上与新闻网络领域的快速发展道路“同步”。 2001年海外热带促进了语言培训市场的繁荣,当时流行的bbs形态催生了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 随着bbs局限性的凸显,沪江网加强了媒体属性,并向门户形态转型; 在淘宝等电子商务迅速崛起、金融危机后顾客学习诉求上升的大背景下,沪江网开拓了商城、网校等业务。 徐华认为,沪江网的阶段性变化是以在线教育根据顾客诉求提供文案和服务为基础的,文案类目的延伸也推动了沪江网开放平台的重构。 其中的逻辑是,借用第三方的高质量资源,反哺平台,“形成流量的正循环”。
据徐华介绍,沪江网全年独立ip亿人,注册客户、付费客户数量结合客户在该平台的学习深度,呈漏斗状分布。 目前,沪江网全平台注册客户近8000万人,其中包括近5000万移动终端客户的收钱沪江网校业务目前有300万客户。
徐华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从产品矩阵的角度看,沪江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个是媒体属性的门户网站沪江网。 二是授课类产品沪江网学校和抄送教室( cctalk )的现场授课。 是三沪江电子商务业务,包括代理销售其他企业品牌课程、团购、教育配套产品销售等。 在文案层面,目前沪江网95%左右的文案免费提供给客户。
在网上学校开业以获取利益/
“现在的网络教育公司大多没有找到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 ”王琼认为,教育资源的公益性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矛盾是其中之一,国内顾客至今形成的“网络免费”意识较强也是首要原因之一。 但是,记者了解到,2009年网校业务后,沪江网实现盈利,目前连续几年获得上亿收入,其商业模式有何优势?
据徐华介绍,目前沪江网的收入构成来源于网校、电子商务、广告三部分,对应的占有率分别为4:4:2。 随着网站向平台的转型,在业务比重方面,未来电子商务业者的占有率有可能发生变化,pgc将成为主流。
王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就沪江网现有的客户规模而言,仅靠自身的研发无法满足受众群体逐渐强化的学习诉求。 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沪江网不仅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还可以通过互利合作而受益。 因此,广告收入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网校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是沪江网构建在线教育平台的必然结果。 其次,沪江网之所以能实现持续盈利,与这个平台诸多纷繁复杂的商业模式有关。 除了c2c社区论坛生产免费的UGC ( UGC ( USERGENERATED Content,客户制作副本) )外,沪江网还拥有b2c电子商务、b2b2c副本合作,由此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生态链。
不过,王琼指出,将pgc纳入主流将保证课程质量,但需要付出较高的价格。 这意味着沪江网网校的收入占比必须达到很高的比例,才能向文案提供者支付报酬,维护平台自身的利益。 另外,整合各方面高质量的pgc资源,需要沪江网不断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和谈判协调能力。
据悉,沪江网校从一开始就以自己的课程和第三方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运营。 据徐华介绍,目前沪江网校客单价因课程种类不同而差异较大,平均来说,外语类课程客单价不超过一千元,k12课程一千元,财会、留学考试项目可能达到数万元。
记者注意到,目前,尽管出现了多企业品牌、多种在线视频教学课程,沪江网校业务仍以flash形式呈现课件。
对此,徐华表示,网校业务为了增强顾客粘性,正在通过将笔记本植入课件、随堂考试等功能改善互动体验。 但是,用flash表达教材的形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和教育文案,弹吉他、做饭等有点意思的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视频形式更直观地展示和示范。
不仅是平台、文案、顾客,在线教育也有教师这一重要作用。 从网络学习形态的变化来看,网络教育的真谛恰恰是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这个群体带动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 建立和维持平等的讨论氛围,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和互助促进等顾客间的奖励机制,可以为群体社会的交流带来有益的价值。
徐华认为,结合沪江网的运营经验,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形式迄今为止有三种。 一个是1.0时代的教育网络化,表现为简单的视频录制课程,互联网只是展示职业生涯,没有发挥真正的精髓。 二是强调师生互动的2.0时代,作为互联网重要属性之一的互动开始受到在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三是当前学生互动更受重视的3.0时代,这才是真正网络化教育的推动力。
另外,另一个行业共识是,互联网和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产业。
徐表示,正因为缺乏既懂互联网又懂教育领域的人才,沪江网的上述开放生态不仅注重高质量pgc资源的凝聚,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笼络。
关于其中的共享逻辑,徐华表示,目前在线教育市场还没有真正走向成熟,如果一家公司能够为所在领域持续培养、输送人才,公司本身最终将成为行业的“巨无霸”。 从这一点来看,通过建立开放的生态系统,沪江网可以与同行一起做大“蛋糕”。
长周期的复制和服务是不可缺少的/
根据易观智库《中国网络教育市场专题报告》,2007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到897亿元,环比增长18.6%。 年的市场规模预计比上个月增长19.2%,达到1069.2亿元。
另外,在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在线教育创业项目也曾因盈利困难、资金链紧张、举步维艰而以失败告终。
徐表示,许多优秀创业者都在果断尝试,不断变化,但目前这一领域面临着文案与客户“不通”的困境。 关键是在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慢慢沉淀,等待市场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付费学习不同于买快消品,购买周期间隔较长,要维持良好的资金流状态,就需要优秀的服务体系制度来支撑运营,也需要优秀的文案来吸引顾客的持续转型。 因为,在线教育实际上是“商业体系和教育服务质量并重。 ”。
关于沪江网近年来的移动战略,徐华概括说,从“狼群效应”变为“尖刀效应”。 具体来说,年组建移动终端开发团队后,沪江网相继开发了多个轻量级碎片化工具app,但在这个阶段并不要求产品能否成功。 早期“围堵”后,沪江网在建立移动产品集群的基础上,通过产品运营和顾客反馈机制考虑沉淀问题,开始打磨核心APP。
他还表示,目前沪江网50%以上的客户来自全国三四线城市,这与进一步解释移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密不可分。
记者查阅了沪江网和百度教育10月联合发布的《年中国移动网学习客户研究报告》,从年龄分布来看,大学生和30岁以内职场人士移动学习的频率较高。 从地区来看,二线城市以44.7%的比例位居榜首,三四线城市合计已略高于一线城市。
徐华认为,简言之,工具类产品的开发运营逻辑是满足顾客诉求的过程,未来移动网络的规模远远大于以前流传的网络,完全是新兴的市场。 但是,关于教育与移动网络的结合,业内还没有出现好的商业模式。 沪江网的盈利状况已经可以负担这类产品的开发投资了。 目前,移动网络还处于关注阶段,不急于进行商业化尝试。 在公司层面的战术层面上,教育本身是一个缓慢快速发展的项目,“很少会晚半年被超越”。
形成平台闭环后的考验/
具体谈到沪江网未来的产品矩阵和快速发展规划,徐华表示,沪江网将起到教育顾客的入口级平台的作用。 将来,同一科目可以在沪江网上进行,出现自己的课程和第三方的课程,顾客可以自由选择。 在不断打磨产品的同时,该平台将通过市场行为评估、淘汰课程。
但是,即使在开放平台的生态战术下,目前沪江网的电子商务已经面临众多同行竞争对手,课程销售有流量型平台,图书采购和团购等也有大型电子商务和团购平台。 沪江网能保持竞争力吗?
徐华说,光卖套餐,客户买了就走,平台不环保,价值相对有限。 沪江网电子商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已有一批具有付费习性和一定准确性的学习者,相关课程的匹配度将会提高。
王琼向记者表示,沪江网的电子商务以与该平台其他业务形成闭环,生产持续的客流量为特点,但与淘宝等其他EC平台相比,沪江网在图书、电子产品等商品类别上的
综合沪江网的业务结构和商业模式,王琼进一步分解,沪江网的特点是“流量和客户导入——信息获取——采购课程——社区共享与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构建完善的闭环生态链, 然而,在确定开放平台战术后,沪江网仍有值得攻克的“课题”。 例如,如何沉淀庞大的客流量,提高顾客粘性,引诱其一步步成为注册客户、付费客户,在满足定向性确定的听课诉求后,仍想付费学习平台上的其他课程; 以前流传下来的教育集团纷纷通过o2o模式进入网络教育,沪江网如何保持在线教育的特点,弥补了对在线教育的不足; 随着沪江网的教育类别越来越丰富,平台逐渐开放,如何面对bat的直接竞争?
“”
域的注意事项
投资热加速了在线教育竞争文案的创新,成为了突破的砝码
经记者赵娜孟庆从北京、深圳建成
经过年的蛰伏、年的爆发和年的发酵,网络教育产业已有雏形,成为互联网创业的“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最近,美好的未来将以1500万美元投资于水果壳网; 年7月,新东方与腾讯合作成立在线教育企业; 年2月,yy (欢乐时代)宣布推出教育企业品牌100教育,将向教育投入10亿元的布局。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市场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预计将突破年千亿大关,达到1191.7亿元。
易观国际分解师王琼认为,未来在线教育产业将在平台和文案行业分别形成寡头竞争,垂直细分类的目光将是“百花齐放”。
市场萌动期处于混战之中
沪江网从最初的外语bbs逐渐形成了从门户、电子商务到网校业务的矩阵; 新闻网站利用基于工具的产品有道词典“占领”客户的时间,另一端通过云教室等授课类产品提高文案竞争力。 目前,以快速发展平台为战术已成为两者的共性,展示了国内在线教育市场的机遇,但也有不少公司因中途变化速度变慢而失败。 其中的警告是,即使有付费客户,也需要认识到在线教育费是购买虚拟产品和服务,体验周期和重复付费周期都需要时间。
王琼说,总的来说,许多企业家认识到在线教育是趋势之一,但不认识形势盲目入场,“产品本身没有实现创新和差异化”。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市场上多种盈利模式的探索是并行的。 王琼指出,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顾客对在线教育的支付意愿还很弱。 总体而言,国内在线教育市场处于探索期和启动初期,缺乏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前景广阔,只会加剧竞争。
在谈到介入“流量赢家”bat、yy等在线教育时,沪江网副总裁徐华表示,短期内,培育市场、教育顾客是首要作用。 学堂在线总裁刘文博表示,bat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视频逐一传播、社会交流平台建设方面做得很好,其思维方式、客户号召力和变现能力间接影响着中国的教育
投资冷静下来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简单梳理后发现,以年、宝宝树、vipabc、51talk、合作网、极客学院等为首的许多项目获得了不同额度的融资,其中大额投资为vipabc总额1亿美元的B轮。
据艾瑞咨询预测,~年我国在线教育领域规模为998亿元、1191.7亿元、1437.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9%、19.4%、20.6%。 另外,据统计,年初以来,平均每天诞生了2.6家在线教育企业。 但是,市场极度膨胀后,始终伴随着泡沫,年下半年在线教育市场投资热度明显下降,其好网、梯网、勤客、热线英语等几十家机构于年关闭。
艾瑞咨询分析师刘冬梅表示,下半年,从投资数量和金额来看,在线教育投资呈明显降温趋势。 教育本身是支柱产业,收益周期长,资本快速变化诉求,价格高被炒了。
另外,也有迹象表明在线教育产业的投资热潮经过“降温”,开始从盲目转向比较清晰。 根据好未来发布的《中国在线教育领域图谱(年秋)》,年5月以来的投资额为4亿7000万美元,从分布行业来看,中小学、职业技能、成人外语备受资本追逐的青睐。
雷雨资本创始人俞文辉认为,年在线教育仍将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 新的创业项目层出不穷,众包平台微投网数据的20%以上为在线教育项目。 产业资本开始进入,在线教育的概念在二级市场也成为热门目标。 “能够承受较长资金回收期的产业基金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pe和vc在创立初期以及项目投资后期趋于团结一致,在线教育项目和资本对接开始进入新的常态。 ”
投资热点转移
俞文辉对记者说,他连续雷雨资本年投资了学习树和星际争霸宝两个k12行业项目。
“教育(领域)范围广泛,每个人的教育方法不同,盈利模式和公司的运营方法也不同。 ”王琼向记者表示,留学教育、高等教育、有趣的教育目前正处于探索期,如果创业公司能选择好的切入点,机会还很多。 学前教育、k12教育、外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处于起步期,市场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 综合平台对资金、资源整合能力等要求较高,不太适合新创业者。
据徐华分析,按科目分类,目前市场仍以应试教育类别为主,但资本注入和各产品形态的出现不断加速市场宣传,推动创新。 未来的两个方向是迅速的发展趋势。 一是教育属性较重的方向,一点专业课类别可能出现领先的企业品牌二是网络属性是重要的方向,有可能形成一个或多个教育客户端的入口级平台,建立各自的生态环境。
他进一步指出,从顾客属性来说,首先,结合中国的就业环境,职业技能也可能是爆炸方向之一,但目前顾客相对低端,发展迅速或受限。 其次,从长远来看,有趣的驱动性无疑是教育的第一大要素,早教模式因招聘方和顾客割裂的问题而迅速发展。
俞文辉表示,在线教育投资热点转移,“语言教育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模式职业类教育有退热的过程,另一个道路的项目开始被资金追赶。 例如海外游学、语言、中文学习、有趣的项目学习都有很大的机会。 ”。
张毅艾媒咨询首席执行官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悉,在全球在线教育产业链中,目前市场份额中,平台占70%、技术提供商占21%、文案写作者仅占市场份额的9%,在线教育将再次落地文案竞争。
王琼表示,未来在线教育产业有可能出现“平台寡头竞争+复制寡头竞争+垂直细分行业百花齐放”的局面。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在线教育进入3.0时代 “老将”沪江网面临平台化考验”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