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帅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同比增长1.4%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长22.8%,创1078.4亿美元历史新高,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专家预计,根据这一增长趋势,中国有望在年内成为资本净出口国。 将来,中国境外的库存资产不仅将是美国国债,还将是越来越多的公司资产。 考虑到中国持有的庞大可投资额度,这种趋势有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森对总部记者表示,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向增值链上端移动的前提条件,是促进经济取得更大成绩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无数的例子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中国更多地出于重视大宗商品的对外投资模式,这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繁荣。
在谈到中国对外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时,埃里克森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下滑之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一现状,但长期来看有望成为全球增长的首要动力。
另外,中国对外投资全年增长22.8%,但中国对欧投资减少15.4%。 埃里克森认为,这是由于欧洲经济疲软、恢复力下降所致。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持续上升,增长的幅度和速度取决于欧洲和中国目前进行的改革进程能否更好地融合彼此的经济。
据统计,年1-8月中国欧盟投资激增257.1%,中国企业欧盟投资仍呈稳定上升趋势。 根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报告,如果欧洲在过去十年中保持吸引全球约25%对外直接投资的趋势,预计年前欧洲将从中国累计获得2500亿至5000亿美元的新对外投资。
爱立信还表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 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企业对西方市场的投资还不熟悉,缺乏并购交易和绿地投资的操作经验。
另外,公司要加强高层的公关和游说意识。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欧盟有较为完整的游说体系,公司可以注册为合法的游说者,在欧盟政策形成过程中合法地提出、影响自己的需求,被动主动。 目前,中资公司高层的公关和游说意识非常薄弱。
该行业人士还建议,随着中国在欧洲投资额的增大,可以考虑成立欧盟规模的商会。 “利用商会与欧盟合作,会比公司单独作战更有力量。 目前,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也有类似机构。 ”
在政策层面上,中欧投资协定对公司在欧洲投资大有裨益。 目前刚进入文案谈判阶段,谈判达成后,目前各国的规则取代了不同的局面,采用欧盟层面的统一投资规则,为公司节省了不少价格,有助于扫除公司进入欧盟后的各种隐形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也承担着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的催化作用,为公司提供更大的融资便利,处理公司在当地融资难的问题。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欧盟专家:中国2015年或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