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2字,读完约2分钟
据《参考信息》报道,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文案,分析了为什么中美统一,反过来分析了冲突发生的原因。
【美国《外交》月刊9-10月号文案】题:为什么统一反而会产生冲突?
许多人担心,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美之间分歧越来越大,世界将被一分为二。 但是,现在是改变看法的时候了。 现在,正因为中美越来越像,而不是一个,正因为有分歧,才渐渐远去。
“中美共同体”时代结束
美中关系与当时的美苏关系大不相同。 冷战时期,地缘政治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冲突,两个不同的社会增加了接触,越来越统一地促进了关系缓和。
但是,在当今时代,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改变了这一动态趋势。 今天,竞争越来越多地与地位争夺相关,而不是与意识形态相关。 因此,大国之间的分歧经常促进互补与合作,但统一经常会引起冲突。 当他们重新平衡自己的经济,重新调整对外政策时,中美两国经常为了共同利益吵架。
在过去的20年里,美中两国往往享有近乎完美的互利共生关系。 中国的储蓄为美国的费用提供资金。 中国企业加工生产后工业化的美国企业设计的产品。 中国内敛的对外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的霸权。 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和经济学家莫里茨·施特劳斯认为中美两国是不可分割的,开始被称为独特的实体“中美共同体”。
“中美共同体”之所以有可能存在,是因为尽管两国的治国理念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却类似于钥匙和钥匙的差异这一客观事实。 中国将根据“邓小平共识”治理国家。 邓小平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国际国内稳定,没有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议程,相反,促进出口和外国投资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治国信条着眼于干涉主义的对外政策,基于海外自由贸易、国内信用刺激增长,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维持了稳定。 虽然这两个理念各不相同,但它们也不是直接冲突的。 事实上,它们一般是互补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结束了“中美共同体”时代。 北京和华盛顿都清醒地认识到,容易受到引发那场危机的系统性失败的冲击。 因此,他们发誓要重新平衡经济关系。 我觉得这关系变得不健康了。 但是,当两国为了应对突然变得脆弱的全球经济而调整内外政策时,它们在许多方面开始统一,而不是互补,助长了竞争。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外媒:“中美共同体”终结 角力主导全球秩序”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