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1字,读完约4分钟
短短两年间,通过网购向全国销售了2000多万元的“三无”美容产品,并远销日本。 如果采用这些假冒产品,客户的脸可能会损坏,脸可能会损坏。 操纵者如何拥有跨海的“法术”? 互联网是如何作为制假、售假的“中介平台”使用的?
美国的起诉书会引出假货大事件
今年年初,来自美国的指控信传到了北京。 美国艾尔建企业向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说,prettyforyou网站涉嫌销售假冒他们企业的产品。
据有关部门调查,这被称为“全国最大的美容药品销售网站”,在网上大规模销售假冒的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注射用玻璃酸酶等美容药品和器具,网站注册地在广西桂林。
报案立即被移送广西桂林市公安机关。 经过多方先行业务,掌握确凿的犯罪证据后,5月22日,桂林市警方一举逮捕陈良等10名嫌疑人,桂林市鸿怡科技有限企业用于网络销售美容整形药品、器具的电脑14台,企业仓库中美容整形药品、器具38个品种和商标、器具38个品种,
警方深入调查显示,该企业销售的药品、器械未经国家药监局注册批准文号及药监局销售许可经营也没有正规采购渠道和销售发票的上游供应商也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公司经营许可证》、供应商销售人员的委托书和身份说明以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 没有从参与的相关正规制造商那里得到过销售许可。
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注射用玻璃酸酶等美容药品、器具广泛用于美容方面,采用假冒产品损坏顾客脸部、损坏脸部的事例屡见不鲜。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两次通知书文件,规范了a型肉毒毒素的生产和销售。
但是,该企业在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站向全国29个省(区、市) 100多个地级市销售了2000多万元的产品,也销往了日本。
构筑劣质产品的“中介平台”,欺骗顾客使之成为员工的“必修课”
操纵这家企业的人叫陈良,28岁。 2007年,他建立了美容产品网站“prettyforyou”,从去年7月开始专门销售美容整形产品。 同年9月,他在桂林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桂林市鸿怡科技有限企业”。
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是陈良通过网络发现的在北京、山东、浙江、广东等地没有生产、销售美容整形药品、器械资质的公司和个体。 他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低价购买美容整形的药品、器械成品或半成品,经过简单包装后加价15%左右后出售,获得了很高的利润。
陈良说,他担心员工受不了顾客的追究而暴露企业秘密,对每位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培训文案是如何避重就轻地欺骗顾客的? 顾客经常问的问题被他做成“教材”,常用的答案是——
问:产品如何保证质量?
答:产品为原进口产品,产品质量完全放心。
问:总代理在哪里? a )从这边拿产品就行了。 总代理业务员报的价格肯定比我们报的高很多。
问:总代理店到底在哪里? 答:总代理可能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但具体情况我不清楚。 不问问社长和社长就不知道。
问:你的企业在哪里? 答:我们企业位于北京丰台区,在北京、桂林、深圳、上海等地有流通合作点等。
与顾客达成买卖意向后,立即通过快递企业发货。 销售账单上说,有大量的美容机构、正规的医疗机构、职业的医疗人员在购买。
桂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曾喜群表示,犯罪嫌疑人完全利用顾客心理,一是凸显低价。 二是进行欺诈性推广,采用假冒知名企业品牌的包装和效果; 第三,使用者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再加上利用美容机构失去道德基础、追求利益的动机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吸引了众多顾客。
专家建议:加强监督抽检,鼓励客户举报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红文教授认为,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地域范围更广、金额更巨大、手段更隐蔽、破案难度加大、社会危害影响非常大。 杨红文鼓励监管部门加强抽查,积极举报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局局长王发斌介绍,药品、保健食品或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注册批准文号和销售许可,但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时候,只能采取事后监管,及时采取所有“三无产品” 另外,网络购物往往是跨地区的,相关部门只能管理本地区内的事件,很难早期预防。 对于这类产品,建议客户在正规商场和药店购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验证产品的真伪,了解产品的批准文号、制造商和名称是否相符。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2000余万元的“三无”美容产品流入市场”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