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3字,读完约4分钟

制服不合格,婴儿车设计有缺陷,孩子的玩具容易伤人……我国的孩子们被千篇一律的关怀包围着,周围有很多危险“埋伏”。

适逢国庆长假,是一个费用旺季,也是一个更新换代的季节,但据记者调查,儿童用品存在“不依赖标识”的现象,一点也没有达到“乘坐”产品促销快车库存的目的。 未满足产品“重灾区”的中低档市场正是监管“真空”。 产品质量满是“硬伤”,孩子的安全系统在哪里?

“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甲醛超标严重不达标的产品“搭乘”促销车

节日期间,商家获得了发动“打折战”的机会,儿童用品市场也不例外。 据采访,超市和婴儿用品专卖店均打出“清仓”“1分6折,2分5折”等促销广告,许多家长围绕着装满产品的“花车”进行挑选。

担心隐藏在热闹之中。 根据今年8月1日实施的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3岁以内的婴幼儿服装必须符合最高安全等级a类,并在标签上注明。

但是,记者在一个柜台上发现,即使标注旧国标也没有任何标注的“三无”婴幼儿服装引人注目。 婴儿服装吊牌上有写着“gb18401-”的标签,撕开里面就是“gb18401-2003”。 钞票上原来的“b级”标志被写有“a级”的贴纸覆盖着; 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海淀区第五大道的幼儿服装区,服装没有任何标准、成分等新闻,销售人员说:“只是大小,不区分ab类。” 另一方面,b型服装的甲醛含量限值为a型的3倍以上。

“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令人担忧的不仅是童装,标志不完整,儿童用品质量“硬伤”对儿童的威胁更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抽检报告,13%的儿童和婴幼儿服装产品、16%的童鞋、近20%的童车、7%的儿童玩具全部不合格。 有些童车和玩具有锐利的前端和危险的间隙; 每个童鞋的甲醛超过了四五倍。

“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无形的致癌物质不是超标,而是容易受损的设计缺陷明显。 ”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王宝军表示,甲醛严重超标不能一次性洗掉,它会持续游离,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皮肤柔软,长时间穿着甲醛超标有致癌的危险

“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中低市场监管的“漏洞”“国标”遭遇软执行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部门抽查的多为正规厂商,市场上许多中小企业、中低级综合市场没有进入监管视线。

今年,我国首次实施了儿童安全座椅和儿童家具安全国标,但新版纺织品国标使婴幼儿产品标准更加严格。 吉林省质监局纤维检验处副处长张云龙表示,这意味着儿童用品安全防护线被拉得更紧密,填补了此前被忽视的行业。

但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占儿童用品大部分份额的中低市场成为了无法达成产品的“灾区”,这里是监管的死角。 在北京阜成门天意批发市场玩具厅,很多玩具没有注明厂址、厂名、年龄段等基本新闻。 许多摊主告诉记者,来检查的人很少。

“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王宝军进一步制造了“天机”。 在日常检测中,相关部门一般选择大型商场、大型超市等常规渠道。 在综合的中低等级批发市场上很少检查,监管部门甚至决定“不去什么地方”。

“我认为那里有一半以上不合格。 调查也管理不了。 很多都是“三无”产品,追踪、罚款、曝光都找不到人。 ”他说。

此外,由于缺乏对儿童安全的责任和意识,生产公司钻空子,以减少价格和损失,逃避责任的销售商没有严格控制,忽视了儿童用品的新国标,这些都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另外,监护人缺乏安全意识也给了不完成产品的机会。 很多父母完全不关心国标,买东西只是便宜。 “我们买衣服看面料最多,没见过a类、b类之类的。 ”长春市民刘美媛说:“身材好的话,只要价格适中就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模拟碰撞室主任张晓龙表示,市场上的汽车座椅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几十几百元的价格明显不够高质量产品的价格。 这样的产品充斥市场是不安全的。 在碰撞实验中是支离破碎还是撕裂”。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儿童用品“有标不依” 中低档市场成“重灾区””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