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4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新闻网的监测,今年第一周,28种蔬菜中27种价格上涨,周均价为每公斤4.17元,比上个月上涨4.5%,连续10周上涨,累计涨幅为55.0%。
实际上,离菜价上涨还有一段时间。 去年12月积分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为3.65元/公斤,比11月上升22.4%,比10月上升35.4%。
据人民日报报道,拆解者指出,目前菜价上涨符合多年规律,低气温和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价格上涨。 蔬菜价格的上涨明显增加了流通环节的价格。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认为,我国果蔬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4~6个环节,每增加1个环节,价格就会上涨5%—10%。
目前蔬菜价格上涨符合常年规律,低温和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价格
据中国农科院新闻处农产品市场预警专家孔繁涛介绍,目前蔬菜价格上涨符合常年规律。 通常,每年的蔬菜价格在12月份会比11月份上涨20%左右。 例如,年,2009年12月28种蔬菜的平均批发价格环比上涨22%,但年为20.55%,是正常的季节性变动。
根据孔繁涛的解体,菜价上涨的一个原因是低温持续。 去年11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雨雪天气,部分地区创低温记录。 叶菜最易受天气影响,易受冷冻,损失大,难以贮藏,价格异常波动; 低温天气延缓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的生长发育,降低了产量,减少了供给。 灾害性天气频发加大了运输难度,阶段性、区域性蔬菜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另外,即使价格上涨,菜价也上涨了。 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收益统计资料,从2006年到2006年,蔬菜总价格年均上涨18.55%,其中用工单位劳动价格年均上涨14.18%,化肥年均上涨15.21%,机械作业费上涨21.06%。
从农田到餐桌共经历了4~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价格就有5%—10%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孔令羽表示,我国蔬菜水果物流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土地减少,大中城市周边农业种植面积减少,城市蔬菜自给率下降。 原本附近供应的农产品需要跨地区长距离运输,运输半径变长,运输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作为流通的一环,经常会提高价格。 据测算,我国蔬菜从田间到达客户餐桌通常要经过4-6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价格就会增加5%—10%,加上各种税收和管理费用,目前流通环节的价格很高。 而且,由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外调受到气候变化、道路拥堵等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大量损失。
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介绍,蔬菜从田间到餐桌,至少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其中有一级批发市场和二级批发市场。 “比如河北石家庄的客人要买海南蔬菜,需要从海南市场经过北京的新发地市场、河北石家庄市场,然后经过超市、零售菜场,甚至三级批发市场。 ”
直接向社区供应存在障碍,降低流通费的10项措施是
为了处理农产品“销售难”、“购买贵”的问题,商务部采取了市场 ]
据悉,国务院近日出台了降低流通费用的10项措施,包括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用水的用电价格、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入等。 有点分销公司的负责人说,这些规定很及时,但必须落到实处。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比较有效地稳定蔬菜市场供给,抑制蔬菜价格,政府部门应加大诱惑和扶持力度,为扩大“蔬菜直接供给”创造条件。 蔬菜生产公司直接向社区供应蔬菜,可以比较有效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损失和价格。 但是,目前宣传社区直接供给还存在许多障碍。 一是许多社区没有合适的销售场所和车辆停车场,另外少数正在进行的蔬菜直接供应试验缺乏长时间性。 建议政府部门重点扶持有实力的大型合作社、农业种植龙头公司,实现产销对接,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减少流通环节,海南和一点北方地区20多家蔬菜直销连锁
“目前商务部正在进行的生产连锁建设,就是为了减少流通环节。 ”。 戴久表示,减少流通环节对降低菜价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海南蔬菜建立了一点北方地区和20多个直销链,从产地直接到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比原来的海南先到寿光或北京,到西安、哈尔滨的路线明显优化。
年,商务部选择北京、上海、湖北宜昌、河北张家口等9个城市开展城市便利民菜场建设试点。 另外,通过商务部实施的南菜北运和西果东送试点,累计建成97个产地集配中心和30个销售地交易配送区,构建127个区域间产销链,拓宽了南北东西农产品的大流通主渠道。
孔令羽表示,国家下一步要加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全量化考核体系,提高地级以上城市的菜园子面积、产量、叶菜的自给能力,以及政府对生产基地、贸易市场建设、社区贸易市场、评估商店的规划建设和 “如果各城市都追求什么样的料理,就要和该地区建立直接的关系,让农民知道农民生产时未来的料理大概会走向什么方向。 “/ br /”“/ br /”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农业部:菜价连涨10周累计涨幅55%”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