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上海9月28日电(记者周琳)“一个月饼含有8种添加剂”“一只雪糕含有10种以上添加剂”“一顿饭接触20多种添加剂”“一包方便面含有25种添加剂”……

节日正是“饕餮”时期,但纷繁的谣言让“食物们”担心。 专家表示,虽然实际上很多说法都是“误毒”,但动摇了顾客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最终造成了“人人都处于危险之中”的局面。

添加剂

在许多客户心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洪水猛兽,变了色,为食品公司牟利,成为违法的代名词。 一家公司以“零添加、纯天然”等为卖点,深受客户欢迎。

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实际上被妖魔化了。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作家王泽斌说,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例如,甲醛、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导致毒“祸”的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物。

“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王泽斌表示,中国对食品添加剂的采用量有非常严格的国标规定,在国标范围内采用添加剂是安全的。

速生鸡

2012年下半年,“肉鸡饲养42天就出栏”的简短微博让顾客看到了“速生鸡”一词,引起了更大的恐慌。 由于家畜养殖的专业信息不足,对现代科学快速发展的进度认识不足,很多客户认为这是“违背自然催生的动物食品”。

专家表示,肉鸡必须饲养半年才能出专栏的情况,早已成为历史,40天左右出专栏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正常水平。 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副秘书长马闯告诉记者,缩短养殖业的生长周期,首先是受提高育种技术、合理配置饲料营养结构和比较有效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养殖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

“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但是,由于误解,费用下降,曾经有很多饲养者忍痛杀鸡转行,损失很大,对市场的影响也很大。 马闯表示,“速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以安全用药为源头,不滥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停药期。

连接肉

“羊肉分为红白两组,拼接在一起的一定是假的! ”2013年上半年,公安部通报称,非法业者将未经检验的肉拌入羊肉中,大量销售。 曾一度成为掺羊肉过街老鼠,各种掺羊肉攻略盛行。

其实,这些攻略不太靠谱。 “连接”可以说是现代肉类加工业常用的技术之一。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表示,“红白分离”不是假羊肉特有的特征。 目前羊肉加工领域常用的技术是将羊肉去骨,分割成大小不同的部位肉后,在部位肉中适量加入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将脂肪和脂肪交替排列放入圆筒状的羊肉卷或羊肉角钢坯中,包装后降低运输价格。

“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这是一个纯粹的物理肉块组合过程,不会改变肉的纤维、组织、风味。 ”刘强德说,肥肉和红肉根据味道不同价格也不同,这块肉在涮过之后,肥肉和红肉自然会分离。 光靠“红白分离”来辨别羊肉的真伪,无论是专业的还是科学的都不可靠。

“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再生奶[/s2/]

“中国很多新鲜牛奶,都是用奶粉混合制成的”“买牛奶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要注意三个字,不能买标有原奶的”再版牛奶真的这么可怕吗? 和牛奶的区别在哪里?

上海乳业领域协会副秘书长曹明表示,酸奶是用牛奶和乳酸菌发酵的,当季节热、奶牛产奶量少时,为了让顾客能喝酸奶,一些厂家不得已用奶粉调制牛奶发酵。 从技术上说,比使用新鲜牛奶麻烦。从运输上说,奶粉的运输更方便。 但是,在安全方面,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故意买进口奶粉冲液态奶,经济效益不高。 ”乳业资深分解师宋亮表示,除以奶粉将导致对生产技术的重新审视,价格费用也很高。 公司通常在奶源供应紧张,为了保证市场供应,使用奶粉进行“补缺”。

根据我国规定,新鲜牛奶和纯牛奶不允许以奶粉为原料兑换或采用食品添加剂。 奶粉或生鲜乳中添加部分奶粉制成的酸奶、灭菌乳必须标注“原乳”。

译文:日本新闻/健康//- 09/28/c _ 117547769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添加剂可怕吗? 盘点哪些被“妖魔化”的食品”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5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