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8月15日,“电子商务价格”硝烟弥漫,惊涛骇浪。 成功与否,只能留在时间上验证。 但是,在所有事情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的载体和路径、以前流传的媒体功能的微妙变化,都非常有趣。

业者微博的话题很火热

以前有媒体报道说难以追赶

很明显,电子商务的价格战是这两天高热的话题,因为参与范围非常广。 从京东商城和苏宁电器高管在微博上针锋相对,约定“投入战争”,到读者争相传达、驻足观看,到包括网站、报纸、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的关注和评论,都能体现出这个话题的热度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论中心监测数据显示,8月14日,图书、腾讯两大平台共有7.5万余条原创微博,涉及“价格”新闻,各类网站上与此话题相关的链接数为400条。 到了8月15日,在图书和腾讯微博上,讨论价格战的新闻总量超过了17万条,网站链接数量达到了4000条订单,之前媒体的相关文案有100条左右。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快速发展变化太快,参与者密集“交火”,网站提供的信息难以跟上步伐。 虽然像推特这样的新媒体在第一时间承担着“病毒式”的传播功能,但在与空之间遭受双重掣肘之前,平面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就更难以起到传播新鲜信息的作用了。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在这次人气之下,微博再次扮演了新闻来源和主要的传播载体的角色,互联网网站成为了传播链的延伸、整理、存储中介。 以前流传的平面媒体在之后的深入分解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成为话题的自我营销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福尔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句经典名言,放在这次“电子商务价格战”中很恰当。 8月14日早上10点多,刘强东在微博上表示:“京东大家电三年内毛利润为零! 光凭这一句话,只能稍微挑战一下公众常识,并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冲突。 继他表示“从今天开始,京东所有的电器保修比国美、苏宁连锁店至少便宜10%以上”之后,直接构筑了纠纷的对立面。 所以,我们知道有戏。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之后,有人皱眉说明事件的起承转合,有人痛心地抨击中国产业经济的堕落,有人义愤填膺地批判这是怎样的骗局,也有人神秘地讨论在其表层之下,各路资本的冲突。 这就像看完电影后,有人沉溺于剧情,有人上升到思想高度,有人为画面错误而烦恼,有人惊叹于剧作家所埋下的隐喻和伏笔一样。 无论如何,这些讨论和争论的存在,一定都在参与者的怀里。 因为在“电子商务价格”成为爆炸性话题后,参与者充分曝光了。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截止到14日,如果回顾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或苏宁电器)、国美电器、当当网、淘宝网在微博上提及的次数,就会发现在微博上的曝光度差异明显。 至少在过去几个月里,淘宝是被提及最多的平台,京东商城的曝光度比当当网略高,苏宁和国美更低。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在电子战开始前夕,14日下午,苏宁易购传出“明天9点最强促销”的消息后,个人曝光度开始发生较大变化。 京商城与苏宁易购的针锋相对,吸引了众多观众,双方被网民提及的次数急剧增加。 到了晚上9点国美电器宣布“参战”后,曝光度也直线上升。

“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电器的微博舆论热度在8月14日22时和15日9时达到两次高峰,在此期间远远超过淘宝网的水平。 另一方面,参与低调的当当网,舆论热度平稳,曝光度也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易迅网、一精网等在积极参与热门事情后,曝光在微博客眼前的次数也大幅增加。 这是难得的自我营销机会,通过自媒体投稿、参与热门事物、展现自身特质建立口碑,可以说电子商务企业品牌成功地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影响。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从舆情传递看电商价钱大战”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