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7字,读完约4分钟
本网迪拜12月2日电随笔:迪拜真的是中国农民工的“淘金天堂”?
总公司记者李震
这几天,记者的手机堪比按摩器,微信微博各种回复忙得手脚抽筋的原因只有一个。 国内网上“迪拜是中国草根阶层的淘金天堂”的报道火了起来。 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发来贺电,摩拳擦掌询问我们的工资标准、员工的签字手续。 来迪拜打工真的像在街上弯腰捞钱一样。
学阿语的记者走了大半个中东,在迪拜常驻了两年,个人觉得就社会安宁、开放包容、基础设施现代化而言,迪拜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确实是顶级的,没有之一。 而且迪拜政府非常擅长普及城市公关,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众多中国游客的到访,以及来自网络媒体的社会交流的爆炸性传播,迪拜的“战壕”形象在国内深入人心。
那么,迪拜真的如那篇文章中所写的那样,是中国农民工的“淘金天堂”吗? 其实,我和来这里出差几天的国内记者谈过,确实也出现过“迪漂”比“北漂”好的故事。 虽然不能全盘否定同行的报道,但完全没有疑问。 许多文案有失偏颇,值得商榷。 另外,如果经过社会交流媒体的断章取义,“会中文就没有学历工资简单过万”等谣言是完全不可靠的谣言。
迪拜现有华人约27万人,是中东最大的华人聚居地,主要有小商品贸易商人、旅游服务业导游、酒店服务员、商场专卖店销售、国内机构和国有企业公派人员、世界知名外企银行高级白领等。
我们先从金字塔尖开始吧。 和其他国际大都市一样,中国人能进入迪拜上层主流社会和世界500强公司极为罕见,掌握了欧美留学的背景和几种外语。 即使这样的精英每月能进入5、6万迪拉姆( 1迪拉姆约1.7元) ),也难逃飞行员每天辛苦加班( (/(/k0 ) ) )的命运,工作生活与北京CBD的金领阶层相似,
让我们看看这个中国白领。 第一是中资公司的公派人员和员工。 加上驻外津贴,他们的工资大多比国内高20%-30%,尽管大多数包吃住,但集体宿舍和大锅饭的幸福指数可想而知,需要付出远离国内亲朋好友交流圈的代价。
被录用为海外员工的中国人,工资一价全包。 自己处理租赁交通等支出,单身的基本也是共同租赁公寓。 如果你是“中国的胃”,那么每次看到微信的力矩蟹蟹蟹的各种晒图,其味道只有常驻过的人知道。
最后,我们来谈谈《迪漂》的一线导游、销售和酒店服务员。 这些也是国内动心来迪拜的淘金者们的首要目标领域。 其实前几天网上有夸张的帖子说,国内某酒店的工作人员来迪拜打工三年攒钱回去买了四套房。 对此,在旅游和媒体领域工作了6年的中国人“老迪拜”对“特殊领域”有简要的评价吗?
在迪拜这个中东最受欢迎的新兴旅游城市,从事旅游、销售等服务业的基本工资确实远远高于国内。 普通企业品牌销售月薪约5,6,000迪拉姆,一线奢侈品品牌包括提成在内每月进入2万迪拉姆的情况也不少见。 但是,与国内奢侈品店半天一个客人来的寒冷范围不同,我们的专卖店走的是早市范围。
从开始销售到换班,一站几个小时都不说,忙得一口水都喝不上。 导游也是这样,基本工资即使大约三四千迪拉姆,基本费用也是足够的。 要赚钱,小费是最好的,但是中国人给多少小费比较大方呢?
常识上我们知道旅游业是淡季,收入不稳定。 迪拜每年有一半是高温酷暑,气温40~50℃,湿度极高,所以在这种气候下做导游是不难想象的。 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是更换迅速的领域,工作环境确实是“高级”,但你也乐于知道无聊单调的工作人员的文案吧。
迪拜的房价、车价远低于国内一线城市确实不是假的,但很多欧美国家都是这样,不是迪拜专利。 由于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几乎都依赖进口,饮食、日常生活等基本支出也不比许多欧美国家高或低。
相对于房价,迪拜的房租很高,市中心居室的年租金在10万迪拉姆左右。 既然是“迪漂”,大部分兼职都是以攒钱为目的,在当地买房、盖房子的人还很少。 中国人聚集的迪拉和国际城市比较便宜,但大部分是几个人住在一起,一部分被压在北京“蚁族”一样的小房间里。
揭露虚幻的肥皂泡是残酷的,但我必须忠告抱着淘金梦的朋友,有梦想是好的,但不要失去理智的分解思考。 迪拜是战壕,但我们只是看风景的人,福利就站在附近。
只要在现实世界里,就没有纯粹的天堂。 上个世纪的人们明白,即使像纽约一样繁荣,也是适合你爱和你恨的人一起去的地方。 更多海外华人的经验表明,只要你拥有真正的才能和实学,勤奋,哪里都能成为淘金天堂。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记者解谜真实迪拜 无学历月薪过万是谣言”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