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经过记者王霞从上海出发
12月17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全球最大制药企业罗氏旗下抗肿瘤药物邦罗力的国内销售权日前被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天普”取得,该企业首次将产品销售权交给了国内公司。
据天普药业首席执行官李翰明介绍,与罗氏签订5年合同,随后达成业绩、宣传、患者教育等后,拥有优先更新权。 但记者了解到,邦罗力是明年专利到期的同时,罗氏肿瘤药物中利润低、利润少的药物。
北大纵横医药事业部社长史立臣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外资公司向国内公司提供的产品基本上是“尾货”,通常是不影响其主要业绩和战术的产品,这是为了向国内公司提供无关紧要的产品、非战术性的产品。 “自己做不到,交给国内公司反而有助于业绩的提高,产品也不会没落。 ”
牵手的天普
此次收购完成后,天普将全面接管邦罗力在中国大陆区的经营销售权。 在此前罗氏宣传邦罗力未果之后,天普将对其进行二次宣传。
另外,目前合同期为5年,5年后合同期内的综合指标考虑事项包括销售指标、患者教育、市场宣传等,有权优先考虑后天的一般更新。
“不要只看业绩、销售利润,而是看我们整体的专业工作是如何进行的,这样不就能满足罗氏的要求了吗? ”天普方面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天普药业市场总监吴伟贤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邦罗力市场份额不足1%,收购后5年内,邦罗力将在全国市场的销售额提高到10%左右。 “该产品以前在中国上市,但由于没有在市场上宣传,所以市场占有率非常小,这次等于重新上市,可以说是全新的上市。 ”
史立臣对记者说,外资企业分包给国内企业进行产品合作已经是非常盛行的状态,同时为了防止通常交给公司做不了几年而在协议上签字。 “通常,外资公司放在国内公司制作的产品很少被回收。 这很明显,回收也未必行得通。 例如贷款等,外资公司不敢,同时也可能在网上做不到。 ”
产品在国内外包销售吗?
史立臣告诉记者,外资公司这种情况还很多,有些药可能还不错,但自己做不出来。 药物开发后,很可能与自己的药物发生冲突,在自己内部弱化销售。 外资公司不愿意公布销售产品的外包。 因为有些药品一定要借钱,和高费用的支持有关。
“还有一个因素。 市场上有一个或几个产品。 医院方面已经卖得很好了。 如果想夺走其他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要得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 这样的话,因为有贷款销售的问题,所以大多会请国内的公司来做。 ’他补充道。
06年,罗氏制药在中国进行了治疗癌症骨转移药物邦罗力的上市宣传准备,但最终由于战术调整未能完成宣传。 另外,与罗氏的抗肿瘤药物安维钦、希罗达、手推车、甜瓜、赫塞汀等相比,该产品的销售也显得非常逊色。
而且,这个产品明年的专利到期。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入。 定价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国内仿制药销售等,也影响着未来市场的宣传预期。
对此,罗氏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天普合作,是产品的战略,并不意味着超过专利期的产品不再被罗氏宣传,产品周期与国内合作更是必要的。 “从企业战术的角度来看,产品开始销售以来,市场上的宣传力度变小了,但产品的供给一直保持着。 ”
天普方面也很诚实,天普五年合同期的前三年致力于上市,产品三年内无法盈利。 因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天普与罗氏合作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为产品的二次宣传可能比初次宣传更难,同时其五年的合同期也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但是,目前,在接管外资企业的产品宣传后,做得很好的公司有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内公司比外资公司宣传灵活得多。 ”史臣说。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牵手天普药业 罗氏制药拆分邦罗力国内销售权”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