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51字,读完约6分钟

记者徐洁云披着上海

自古以来的“彩电大王”的荣耀,长虹在等离子体配置中走上坡路。

昨天,四川长虹提供的消息称,今年1~7月,长虹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0%,成为等离子阵营中罕见的上升者。 为了强化等离子体的特征,长虹也增加了投入。 本月初,四川长虹公布30亿元可分离可转债发行结果,募集资金中10亿元碰上等离子体项目。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四川长虹信息发言人刘海说:“过去,等离子体没有成功,是因为日韩系制造商没有开放,失去了行业的支持。 现在是整个等离子体阵营的机会,也将为中国平板产业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

据大型电视销量大幅增加的

奥比咨询称,上半年,我国等离子电视仅售出76.8万台,给等离子阵营带来了些许不自然, 根据中怡康对全国561个城市、5129家店铺的零售监测数据,今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3.4%。

但是,整体市场份额的缩小并不意味着市场稳固的逗留者没有获得增长的机会。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所的数据,2009年1~6月,大屏幕42英寸、45英寸和50英寸以上等离子电视的销售绝对量分别增长46.2%、36.2%和46.1%。

根据四川长虹提供的数据,今年1~7月长虹等离子电视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0%。 对此,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企业总经理苏子欢对《每日经济信息》表示,上游面板资源配置,以及长虹在渠道宣传方面为销售资源做了充分准备,今年5月量产规模上升后,也出现了对销售的支撑作用。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另外,长虹还相应地调整了等离子电视的产品结构。 苏子欢说:“我们的等离子电视从终端性价比和价格特性不突出的32英寸和37英寸产品转移到了42英寸和50英寸的产品线。”大型等离子电视单体价值高,价格有特点 根据中怜康的数据,今年1~7月,长虹在等离子电视市场出货量为33.4%,金额为25.4%,居行业第二位。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致力于国内的“禁锢”

长虹持续强烈地表明了制造等离子体的决心,资本市场也表现出了许多青睐。

本月初,四川长虹发行30亿元认股权与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企业债券,募集的30亿元资金中的三分之一,即10亿元增资至四川彩虹欧显示设备有限企业,开发等离子显示和模块。

刘海表示,目前长虹正在进行一期的能源扩张,预计将具备年产216万块( 42英寸)以上的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和模块的制造能力。

四川虹欧显示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一楠表示,虹欧二期将于年内完成,通过多期建设,最终产能将达到600万枚,届时将跻身世界第三,仅次于松下和三星。 沈一楠强调“先锋退出后,融入松下,松下的生产能力还在提高”,强调等离子体阵营没有解体,只有生产能力、企业品牌集中度更高。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一位分析师表示,长虹巨资押宝等离子体显示器( pdp )有望在规模和成品率水平成熟后,以手中的整个产业链资源,再现当时crt时代的盛景。

“准确地说,我们正在消除‘屏’的困扰。 长虹致力于处理面板资源和原料、零部件配套产业的转移命题。 ”刘海并未正面回答这个说法,但委婉地表示,长虹获得成熟完整的产业链资源后,价格自然下降,在价格上也将形成一定的特征。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他似乎对记者提出的“等离子体反击”不太认同,但“价格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产品,在我们自己之外与整个中国行业共享虹欧的等离子体屏 过去,等离子体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日韩系制造商不开放,失去了业界的支持。 现在是整个等离子体阵营的机会,也将为中国平板产业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 另外,长虹的pdp布局也有产业背景。 国内液晶面板资源管理薄弱已久,日、韩、台湾地区对高级生产线和技术出口有禁止政策。 这半年,液晶面板的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的组件制造商也很痛苦。 如果长虹以成熟的技术和足够的规模输出等离子面板,被国内整机行业接受,将对市场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这周二,行业巨头的老板来长虹谈等离子体合作。”

长虹面板的三梯队

被认为是国内等离子体阵营的旗手,但长虹瞄准的不仅是这些。 刘海中谈到“等离子体、液晶、oled,一个都不可缺少”。

6月底,长虹宣布与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大朋友在四川绵阳合资建设液晶后段模块工厂。

四川长虹与朋友光电下属的子公司景智光电合资成立了新企业——长智光电(四川)有限企业,首期投资额和注册资本最初定为1亿元。 其中朋友出资51%,长虹出资4900万元,持有49%。 双方最先建成4条玻璃基板和背光模块组装工程生产线,年产规模约360万条。 除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等离子体面板、液晶模块外,长虹更远的眼球还固定在了下一代的平板显示技术oled上。 去年4月,长虹亏损7亿5000万元,在成都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完善的oled面板生产线。 据长虹方面称,今年已经实现了小型量产。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与OLED比较,据悉目前国内外各公司基本都处于研究状态,而且价格依然很高,难以大规模量产,前期索尼也宣布推迟相关项目。 调查机构奥维营销分解师李影说,长虹的研发储备选择这个时机是个好方法。 长虹集团的赵勇会长强调说:“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如果不制作面板,就放弃平板电视的制造。” 目前,长虹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且进军三大平板技术上游的制造商。 “pdp掌握材料级,液晶达到芯片级,oled达到预研级。 ”刘海中这样说明长虹面板布局的三个步骤是:“生产-供应-销售”的运行机制更为共享,可以保持屏幕状态和产品状态的相对稳定,降低中间阶段的材料、生产、物流。” 最近有消息称,安徽合肥从日立转移等离子生产线的项目中,可能会出现彩虹的身影。 因为是国内唯一有相关经验的公司,所以长虹有可能参加,并输出管理经验。

“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但是,这个消息在长虹方面并未得到证实。 刘海中说:“我们现在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13899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长虹自解“屏困”称等离子机会来临”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