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8字,读完约3分钟
黄志伟记者从北京来到
《医药工业“十二五”快速发展规划》提出后,疫苗市场被认为将是下一个高速增长点,汉森生物、重庆啤酒等国内上市公司纷纷投身疫苗研发。 但是,近日在决策人会议策划组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疫苗焦点峰会上,《每日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研发与采用脱节等问题困扰着中国疫苗产业。
近年来,疫苗市场逐渐兴起,到年底,我国疫苗市场总产值接近人民币180亿元,且以年均18%的速度急剧增长。
东南大学医学院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所所长孟继鸿博士在会上介绍了世界首个“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的开发背景和过程,但鲜有这样的新品种开发成功的例子。 中国的疫苗市场和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和美国的疫苗市场差距至少有20年。 ”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企业董事长宇学峰做了如下陈述。 据他介绍,我国生产的疫苗以仿制为主,新药开发较晚,国内申请注册的疫苗大多是以前流传下来的疫苗,缺乏新型结核病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创新的开发能力。
中国的疫苗种类是同质化的。 中国有36家疫苗生产公司,以流感疫苗为例,有12家生产,6家正在建设中,其中包括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制药公司的巨头。 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疫苗公司生产流感疫苗。 另外,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等种类也出现蜂拥而至的局面,狂犬病疫苗已有6家生产,还有6家申报,6家甲型肝炎疫苗生产,4家申报。
免疫研究所所长吴疆介绍说,生产与诉求脱节严重是公司盲目跟进的结果之一。 以四价流脑疫苗为例,中国流脑疫苗疾病调查显示,流脑主要以A脑和C脑为主,y脑发生过,w135型至今主要只有不到20例病例。 另外,以伤寒疫苗为例,北京市去年引进了伤寒疫苗,但现实中没有发现病例,通常不需要接种,无法销售。
作为市场上备受瞩目的两种疫苗也有很多现实的课题。 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产品,我国几乎没有纳入国家和地方的免疫计划,两种疫苗的接种和一种疫苗的接种没有统一的指导,大体上,如何空出间隔接种也是现实操作上的课题。
1995年前医学界认为疫苗只能用于预防疾病。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了疫苗的新用途,即可以治疗难治性疾病。 从那以后,疫苗兼有防治的双重作用。
北京春季医药科技快速发展有限企业总经理宋春春表示,目前疫苗在注册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对比性的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在注册方面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想要活跃在治疗性疫苗行业的公司难以胜任。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产品同质化困扰疫苗产业 治疗性疫苗存制度空白”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