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经记者黄志伟从北京出发
露华浓退出中国后,“尼尔”又因“非主流”而成为罗雷亚尔的弃儿。 谁将成为下一个优秀的外资企业品牌,已经成为日本化领域最关注的话题。
高级零售专家、中发商业管理集团总裁丁浩洲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国的日本化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人工成本、租赁价格、营销价格的增长不断提高,相对滞后的企业
日本文化巨头纷纷裁员瘦身
在华三大日本化巨头宝洁、联合利华、皇家,已有两家公司于近期宣布裁员或业务削减计划。 日本文化巨头为什么调整在中国的业务?
丁浩洲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成熟市场,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强者越强,弱者如果没有创新和差异,就会逐渐被挤出市场。
由于雷亚尔和露华浓在海外实质上是大众企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很早,在当时化妆品市场一枚空为白色的情况下,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业绩。 迪奥、雅诗兰黛等国际一线企业品牌流入中国后,罗雷亚尔等企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也因此大幅下降,与中国本土企业品牌短兵相接。
在双方个人打球的过程中,一些外资企业品牌决策机制不灵活,运营和营销价格偏高,不占完全的特点,使得很多国内企业品牌在二三线和新型电子商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年末,尼尔森也公布了化妆品市场份额数据。 2009年5月,跨国化妆品企业品牌(大宝除外)的市场份额为57.9%,到年5月下降到44.5%。 一些日本化企业品牌发展迅速,2007年,蓝月亮在中国洗涤市场的份额仅为14%,到了2007年达到了63%。
丁浩洲表示,中国市场从市场营销到支出渠道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外资企业决定了本土化不够,因此即使是大企业品牌也有可能失去市场。 此前很多外资日本化企业品牌做得不好,但其他地方利润能维持在中国的投入,近两年欧美市场不景气,不容易支撑在中国的投入,预计未来外资日本化企业品牌将退出中国市场。
国内企业品牌逆袭仍然需要品牌宣传
洋企业品牌积极缩小战线,国内企业品牌能否强势逆袭? 丁浩洲表示,目前,市场顶级团队仍是外资日本化企业品牌,但目前销售渠道的变革给国内企业品牌带来了市场机会。
由于化妆品标准化、受众年轻、重复转化率高等优点,在网络销售中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全年化妆品网购增长率为79%,年为66.6%,预计未来几年化妆品网购将保持快速增长,年网购交易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
日本化专家冯建军表示,国内企业品牌销售额有所增长,但基于日本化销售产品额整体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国内企业品牌市场份额的增加,国内企业的逆袭仍需注意。
冯建军表示,日本化妆品销售有四个渠道,百货公司为外资企业品牌牢牢控制,商超卖场是日本化的第二渠道,纳埃斯等国内企业品牌可以进入,但专注于肥皂、洗衣液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化妆品等 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化妆品店集中了众多国内企业品牌,但整体市场份额不大,外资已经开始渠道下沉,未来双方将展开竞争。
关于互联网的新兴渠道,冯建军认为外资企业品牌仍然占据着企业品牌的特征。 因为,很多网购者一直以来都是通过渠道培养的顾客,被网购价格低于百货商店价格所吸引,国内企业品牌要扩大销量,品牌宣传还是必须要做的一步。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洋日化企业品牌收缩在华战线 渠道变革或助本土公司“逆袭””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