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视觉中国
“玻璃”、“大屏幕”属性的高端智能手机迅速崛起,手机贴膜市场应运而生。 几年前,高端智能手机的双面玻璃设计,成为街边贴膜致富的新途径,诞生了巨大暴利的许多街头贴膜店也成为了道路风景。 但是,前几天北京商报记者到访时,在天桥上、十字路口、地铁入口的手机贴膜店看到的场景逐渐消失。 这种现象并不是手机贴膜没有利润,而是随着公司的压迫和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转移到网上,不仅在所有领域暴利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多的市场混乱现象也在增长。
仍旧暴利
由于大屏幕容易破碎,留下划痕不美观,几十元的胶卷随着高端智能手机的流行而爆炸。 这几年,“贴膜致富年轻人:三年赚两套房”等令人感动的故事层出不穷。 这样的相关信息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天桥膜哥轻松赚取月收入1000元的各种创业故事的版本也是很多人喝茶后的话题。
然而,到了今天,关于手机贴膜领域的感人故事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访问了北京北三环周边的道路,往年很多手机胶卷柜台都没有了。 另一方面,在一家小规模商场,门口摆满了手机胶卷和手机壳的柜台,但几乎无人问津,也没有销售员。 记者观望了一会儿,来询问旁边卖手机的员工是否需要购买产品。
街边小摊和店面生意不好,既不是市场诉求不足,也不是领域利润减少。 北京商报记者随机调查了30个客户,其中12个是手机贴膜的,客户诉求旺盛。 另外,以iphone 7 plus为例,在上述商场,临时销售人员表示,目前主要推送3种胶卷,普通钢化膜60元,抗蓝光膜199元,防爆膜199元,均为统一价格
一位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算了账,从购买价格来看,普通iphone 7 plus钢化膜的裸膜购买价格在1元左右,算上包装和酒精包、除尘贴等胶片零件也在2元左右,防蓝光、防窥 相对于这些价格,无论是普通的强化膜,还是耐蓝光膜,都可以说是充分的暴利。
据该人士介绍,除了iphone薄膜外,华为、oppo、vivo、金立、小米、魅族等手机薄膜的价格也可以媲美,有时会因为新产品和冷门产品而价格贵1-2元,有时也会更便宜
求两极
一家市场诉求持续旺盛,另一家街边小摊和实体店消失。 最大的原因是在实体店和街角的摊位贴胶卷的人变少了。
产业注意家洪仕斌说,高端智能手机刚兴起的时候,产品的平均价格很高,很多顾客出于爱惜手机等原因考虑贴膜,但害怕自己贴不好,要求在街角和店里贴膜 但是,随着手机贴膜领域的普及,众所周知这不是一项技术工作,手机贴膜也带有冲洗贴膜的配件,客户倾向于网上购买,自己贴膜,价格低廉
除了客户呼吁搬迁之外,一点点的公司活动和手机制造商进一步压缩了街边小摊的生存空之间。 正如苏宁曾提供免费手机贴膜服务一样,许多o2o推送和公司活动都曾提供免费贴膜服务。 另外,在oppo、vivo、一加等手机制造商中,手机产品出厂时自带胶卷,oppo体验店还提供每年4次的免费贴膜服务。 大幅提前解决客户贴膜的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胶卷街角的摊位大幅减少,但胶卷市场的概念并未侧飞,天价胶卷等乱象也没有消失。 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目前贴膜市场仍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一方面10-30元左右的产品成为市场主力军,另一方面马上就是500元、600元的天价胶片。
北京商报记者在京东上获悉,在手机膜种类中,根据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有八种都是iphone手机膜,另一种是小米5钢化膜,一种适用于三星s7 edge前后的全套膜, 从价格上看,三星s7 edge前后全套胶卷售价达到78元,其他手机胶卷售价19-29元,其中包括钢化膜,此外,在北京东部,价格为598元的“布丁手机钢化膜, 适用于iphone 7 plus,也有价格348元的被称为日本制造的强化膜,但这些天价手机薄膜的材质都是钢化玻璃。
概念受益
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的调查,客户在手机上贴膜的主要诉求有两个。 一个是防止损伤,影响机器的美观,另一个是防止屏幕破裂。
手机膜简单分类的话,有普通的软膜和玻璃膜。 其中有高透膜、磨砂膜、镜面膜、闪光灯膜等,这类膜主要是防止屏幕损伤,也是早期手机膜市场的主力军。 玻璃膜是目前主流的钢化膜,核心是防止翻倒。
值得观察的是,客户具体购买手机胶卷时,往往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概念胶卷。 例如,蓝光、抗爆、碳纤维、丝印、全屏3d曲面、冷印、热弯双面胶带等,其中很多听起来很高级,但其实只是丝印、冷印、热弯双面胶带等一点点
其中,备受顾客关注的是防蓝光胶卷。 蓝光保护膜的击中也是由于客户对手机屏幕出现蓝光的担忧。 另外,防蓝光薄膜的价格也经常是普通钢化薄膜的四五倍,所以防蓝光薄膜真的有效吗?
杭州市科协联合进行的好奇心实验室实验结果显示,蓝光防护膜对蓝光几乎没有抵抗作用。 在实验室里,市场上随机购买了多部蓝光切割智能手机胶卷和高清胶卷。 分光分析仪显示,蓝光切割薄膜和普通高清薄膜对蓝光的降低效果不大,甚至比不上家庭采用的保鲜膜。
关于手机蓝光的危害,专家说不用太担心。 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牟同升表示,一般来说,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来自两点,一是高强度,如led照明灯,光中含有较多蓝光可能会损伤视网膜,国家有关照明产品的蓝光做出了规定。 二是长期接触。 长时间接触蓝色光的话,可能会对人体的内分泌、免疫激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强度方面,手机发出的蓝光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没有达到危害的水平。 关于长期接触,建议晚上尽量不要加长手机。
另外,防蓝光膜不仅没有防止蓝光的效果,还会加重眼睛的疲劳。 眼科医生说,采用防蓝光膜就像戴墨镜一样,所有光线都下降,画面饱和度看起来很低,为了看,眼睛被消耗了,看东西的力气也增加了,容易疲劳。 医生建议,与其贴膜保护眼睛,不如好好休息。
业内专家建议,不少天价胶片常借概念牟取暴利,故意夸大一点危害和效果,但实际上对客户来说并无实际意义,客户在购买手机胶片时应警惕这种情况,不要过分迷信商家的推广
来源:经济之声
心灵鸡汤:
标题:“手机贴膜暴利全靠炒概念 抗蓝光膜、防爆膜价钱六七元”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