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75字,读完约8分钟

经记者陶力从上海出发

1月23日除夕,支付宝( Alipay )发布了“发红包”和“讨好彩头”等相当讨人喜欢的功能。

有趣的是,网民发现这个功能不能在朋友中共享。 到了26日,腾讯财付通在微信上发布公开账号“新年红包”,客户关注该账号后,可以在微信上给朋友发红包或领取红包。

业内人士哀叹说,这个创意让数以万计的顾客不用花钱用社会交流软件绑定了银行卡。 但是,很难说这个想法不是从支付宝( Alipay )那里得到的“灵感”。

这个场景不过是最近“二马”在出租车软件业引发的门派之争的折射。

出租车软件的“补贴盛宴”

在上海,《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多次采用出租车软件,结果显示,出租车司机对这种新事物的接受度出乎意料地高。

23日晚,53岁的司机唐师傅成功夺走了记者坐快速出租车所做的一份工作。

上车后,记者发现出租车副驾驶的侧面和座位后面贴着“支付宝扫描支付”和“微信扫描支付”的推广单。 左侧站着高端智能手机,画面上不断有地图新闻和订单新闻。

“我现在使用嘀嗒和快速出租车两个软件。 每个软件有五个奖金。 一个软件的奖金额度用完了,再换一个软件。 但是,从昨天开始,支付宝( Alipay )支付给我们的奖金从10元提高到了15元! ”司机唐师傅亲自和记者谈了最近出租车软件业对“二马”的围堵之争。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唐师傅说,短短两天内,他就收到了快的出租车一家150元的奖金。 按照规定,只要用高速出租车内置的支付宝( Alipay )支付,或者用手机端的支付宝( Alipay )钱包扫描司机的QR码支付,每位乘客每人10元奖金(每天2个先令),出租车司机1人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唐师傅也困惑地问记者。 “这些企业正在花钱补助,但我们不知道他们在画什么。 另一个服务点帮助我们处理软件问题。 ”

这是嘀嗒和微信推出出租车补贴政策后,支付宝( Alipay )和微信支付再次正面交锋。 但是,与微信支付即时扣除“10元”费用相比,支付宝( Alipay )的支付次日将“10元”的补助金返还给客户账户。

发放了慷慨的补助金,很多本来不在意的市民也开始采用出租车驾驶软件。

盯上出租车司机的,除了微信和支付宝( Alipay )之外,还有终端机器业者。 小米企业一位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透露,该公司正考虑与高速出租车合作,向上海部分司机免费提供小米手机。 “这是一个非常好地培养移动网络顾客招聘习性的场景。 ”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在乘客和司机双重恩惠的背后,燃烧着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的巨款。

共享汽车软件在国内兴起仅一年,原本群雄如一的市场,在资本介入后,已经形成了北为“嘀嗒”、南为“快共享汽车”的双寡头格局。

去年4月,阿里巴巴用投资快的出租车打了数百万人民币。 今年1月2日,嘀嗒也宣布完成c轮融资,从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企业获得1亿美元投资。 以前,嘀嗒从金沙江创投获得了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和腾讯获得的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年q3,中国出租车app客流量累计市场份额,快速出租车和嘀嗒分别以41.8%和39.2%的占比位居前两位,第三位摇摆车仅占9.0%。

随后,支付宝( Alipay )和微信支付开始抢夺线上客户,并烧掉大量金钱,一时形成了全国性的“出租车免费”趋势。 这样残酷的商业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年前国内团购网站“千团大战”的惨烈。

出租车司机赵冬coo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补贴活动暂时还不会结束。 我们想在短期内培养客户的招聘习性。 现在,我们正在看到这个效果。 客户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

移动支付高地攻略/

出租车软件要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无非是软件终端的顾客越来越多。 对支付宝( Alipay )和wechat来说,更重要的是支付件数。

阿里巴巴旗下迷你黄金服务企业品牌和公共信息表达部高级总监陈亮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指出,出租车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景,支付频率很高,都是小额支付。 “单从北京来说,至少有6万名司机,平均每名司机每天最少有20名客人。 如果这些乘客都用支付宝( Alipay )支付的话,留给我们的就是空之间的120万件。 ”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他认为,出租车司机的作用类似于普通提升人员,可以比较有效地培养和快速发展新的移动支付客户。 “你可能觉得烧钱,但我觉得这笔钱很值得。 获得一个顾客也就十几块钱的价格,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很低了。 ”

陈亮表示,截至去年“双十一销售节”,支付宝( Alipay )移动支付笔数为1200万笔,目前这一数字已突破1800万笔。 “两个月间,移动支付的增长率达到了50%,所以培养越来越多的招聘场景是不可缺少的。 ”

现金奖励政策可以说是立即生效的。 根据嘀嗒官方公布的数据,微信支付7天的订单超过了100万件,补贴也超过了2000万元。

可见真正主导这场大战的不是出租车软件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巨头。

根据央行最近公布的年三季度支付系统运营总体情况,移动支付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共完成4.98亿件业务,金额2.9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00.97%和490.20%。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19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7%。 其中,转账、还款等个人应用已成为主要交易规模的来源,移动网购已不再是支撑领域快速发展的主要场景。

艾瑞咨询认为,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将成为互联网巨头、理赔机构、运营商、银行等众多竞争的中心战场。 随着网上市场的成熟,网络支付公司聚焦于网上逆向o2o市场,期待着网上市场的突破。

出租车软件的前景不明/

在混战中,开出租车的软件前途更加渺茫。 坐嘀嗒和出租车目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赵冬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说:“我们现在的收入来自对vip顾客的增值服务。 例如,收取费用后,保证一定可以使用汽车,可以安排信用值高的司机提供服务。 ”。

他还说,未来将推广到商务用车。 去年,坐高速出租车收购了大黄蜂,大黄蜂服务于打车人群中的高端顾客,专注于深耕商务车市场。 和大黄蜂推出了商务专车服务,也就是商务专车+出租车的综合出行模式。 在黄蜂的APP中,客户通过几个步骤来选择订单。 在后台,通过数据观察客户的碎片诉求,在几十秒内根据时间、地点匹配订单。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据大黄蜂ceo黎勇劲介绍,这种移动模式将在增加高峰期的运输能源供应的同时,根据顾客的移动诉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嘀嗒开始提供场外服务,打通了wechat平台。

资深电子商务专家鲁振旺表示,出租车驾驶软件目前很有价值,首要的是喜欢出租车驾驶这种高频率、优质的移动支付APP场景。 一旦移动结算布局成功,出租车软件是否会像现在这样受欢迎就不容易预料了。

业界最受质疑的是,补贴支持出租车软件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众多顾客,但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顾客粘度能维持多久呢? 如果取消补助金,这种支付方式还会受欢迎吗?

陈亮也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如果没有补助金,客户的录用次数一定会下降,但如果从7000万下降到6000万,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至少不会落到原点。 这证明了现在的尝试是有价值的。 ”但这表明,客户的出行习性并未发生实际变化。

“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这可能才是巨头竞争的原动力。 在两家激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出租车APP Uber宣布,将于2010年大力拓展亚太市场业务,进军广州、深圳等地。

与快餐业和嘀嗒不同,uber通过向司机收取佣金的方式获利,但这种方式在国内还行不通。 支付宝( Alipay )和微信支付的竞争态势也将持续胶着。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打车软件混战:两大门派的“分舵”之斗”

地址:http://www.jyqsh.com/jjrd/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