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5字,读完约5分钟

各记者马骏从上海发行的

象征着老牌投行雷曼兄弟企业申请破产保护的日子,金融危机似乎历经了这么多年,昔日泡沫破裂前繁荣的景象也又回来了。 但是,旧的泡沫生成机制显然为中国所乐于接受,新秩序、新机制、新体系才是中国想要的。 虽然危机带来了新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到底有多大把握? 距离现实有多远? 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这些问题决不能淹没在表面的喜悦和乐观中,隐藏起来。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中国的结一

金融变革如何争夺发言权?

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元独有的弊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频繁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发出改革的呼声。 中国央行为了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正式提出了创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理念,并得到了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认可。 中国还宣布,将承接imf债券,积极呼吁改革和增资国际金融机构,大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周边国家广泛签订人民币贸易互换协议,宣传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但是,中国的声音会传播多久呢?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途是什么? 国务院快速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虽然人民币全面走向国际化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从时机上说,这是各国看到美元贬值时,人民币逐渐走出去的好机会。 夏斌还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之一是让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尽快实现人民币的存储功能。 这是因为他提出要抓紧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让人民币在国外周转,加强人民币的投资增值功能。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话语权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竞争,中国仍处于财富积累阶段,根据市场规律,中国只有完成了高增长低收入的原始积累过程,才能自然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产业链

中国之结二

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在这次g20峰会上,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大呼吁和普及主题。 许多人相信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之一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格局的不均衡 随着各国现有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越来越被诟病,经济危机热点似乎已经从“去杠杆化”转向“消除失衡”。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中国金融业在过去的一年里为政府的巨富经济刺激计划提供了“输血”功能,但在上半年7.37万亿元的贷款天数,以及m2达到28.5%的去年同期比增长的背后,贷款集中度过高,贷款结构失衡。

上海财经大学mba学院院长戴国强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采访时表示,政府主导的信贷投入非但没有改善结构,反而加剧了中国经济原有的不平衡。 任何蜂拥而至的投资项目上马都没有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况展开,未来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值得怀疑。 而且金融机构的坏账将来会上升吧。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渣打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李粍思在给本报的邮件中表示,“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从西方到东方的力量转型。 这个转变可能是温和递归的,但它已经变得明显,越来越重要,过去的失衡正在逐渐改善。”

在这种全球经济“再均衡”的大背景下,李粍思提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应该不让金融保护主义。 我们认为,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当各国政治家和决策者用全球和区域语言说话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行动上只从本国利益出发,这是倒退。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中国之结三

怎么才能走出国门呢?

金融危机迅速将中国金融机构的市值推向世界前列,但对大部分专家来说,这只是危机带来的暂时结果。 就竞争力而言,中外金融机构不在同一水平。 因此,中资金融机构也纷纷越过国门,学习如何在更大的市场上“大海”游泳。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曾参与收购tcl、联想事件,包括梅里尔·林奇、高盛、凯雷在内,在大中华区进行大量股权投资的美国波维斯律师事务所对中国公司出海持有专业见解。 该银行合伙人刘晓宇在《每日经济信息》采访中表示,中投企业近期进行了多轮直投,其引起外界关注,这是中投分散投资战略的体现。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关于金融机构进军海外,刘晓宇认为,金融业和电信服务业的特殊性在于其监管较强,以当地市场为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建议金融机构进军海外,要么从家门口开始,比如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练兵,然后走出国门,考虑向欧美迅速发展。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但是,关于所谓战术投资者的态度,刘晓宇指出,上市前这些战投对公司有帮助。 例如,建行和美银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中方有几件事要确定。 那就是“不能依赖别人工作”,即使战投一旦退出,这些援助是否有价值也是个问号。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孙立坚提出,进军海外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必须充分处理新闻不对称问题,充分把握风险收益的一致性。 另外,我们认为应该建立解释责任和激励机制,对于使用什么样的国家财富到海外冒险的行为应该警告道德风险。

戴国强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抄底是技术上比较好的时机,但关键是抄底后中国公司是否具备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还是只能在壁垒上看到。 在复印之前,许多公司必须补课。 其中之一是适时推出新的衍生品交易品种。 如果在这些产品方面限制太多,金融机构反而会失去实践的机会。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请根据需要转载到“每日经济信息”上。 未经《每日经济信息》授权,严禁转载和镜像,违者必须追究。

每次预约的电话号码

北京: 010-59604220上海: 021-61283003深圳: 0755-33203568成都: 028-86516388

来源:经济之声

标题:“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地址:http://www.jyqsh.com/jjjr/17192.html